在大春的敘述中,周家也是以“武”立家——準確說,就是“修煉者”。雖然算不上是頂級、一流的世家,卻也歷經五百年,在這予章郡打下了基業。

東周現在當家的兩位老爺,算是周道安的伯父。大老爺周聞淵,二老爺周聞博。宗譜上,周道安的父親周聞懋算是老三。周家在這一代,也就這三個男丁。

周道安這一代,東周那邊有四位少爺。老大周道臨是周聞淵的兒子,卻沒什麼修行天賦,走的是“文”路,透過了文舉試,被外放到了漢域的南嶺一帶當官。

老二週道玄,是二老爺周聞博的長子,修煉天才,現在由大老爺周聞淵親自教導。二人一年中有半年都會在外遊歷,磨鍊修為。

老三週道奇,也是二老爺之後,周道安已經接觸過,十足紈絝,文不成武不就……就不再贅述。

老么周道全,是大老爺的老來子,還只六歲,尚在發矇階段。但若從周家總體看,周道安才應該是老四,周道全是老五。事實上,東周那邊的稱呼也是把西周囊括了進去——周道奇不就是叫周道安老四麼?

剩下的,還有兩位小姐,均出自二房,一位十一,一位才四歲,暫且略過不提。

聽大春這麼一說,周道安頓時有種感覺:東周與西周雖然分家了兩百年,但是同宗同源感還是很強的!並不像外界看來那樣——東西周已涇渭分明。兩百多年下來,在重大祭祀儀式上,東西兩週都會聚攏在一起,共襄典禮。平時的兩家往來也不曾斷絕,弟子甚至都在本宗出資的公學讀書。宗譜上也仍用一脈體系,甚至連稱呼排行都未分開——據說這是歷代家主都要求做的。

這說明什麼?周家的本宗家主,似乎一直不想徹底分裂。或許兩百年前的分家,還有隱情?反倒是外界卻把二者當作了兩族,這也導致了夏大騰之流一察覺周道安是西周的,立刻禮敬度直線下降。

看來,去東周走一趟很有必要!除卻怕夏家找麻煩這檔子事,潛在的,周道安對周家的“修煉”一事更感興趣!別忘了,當初東西周分家,也是因為出了一位“修行天才”自立門戶。

“大春,一會兒小桂回來,讓他來見我。”周道安心下有了計較,吩咐了大春一句。

回到三樓,周道安稍稍晾了晾汗,便穿行到母親周魯氏的房中。此時周魯氏已然起床半晌,正對著房中正面牆上,一龕老舊的神像虔誠地上香。那神像不過尺來高,不知是經年累月薰香導致變得烏黑髮亮,還是材質本身如此。總之那神像的面目都已然看不分明,只有一絲仙風道骨的氣質猶然。

聽到周道安的腳步聲,周魯氏也不用回頭便知是自家兒子。她依舊面朝神像,對周道安輕聲說道:“彘兒,隨娘一同拜謝天尊。”

周道安默默地點了一下頭,也恭敬地請了一炷香上了。之前逛了大半天,他在許多店鋪樓裡看見過類似的神龕,裡面供奉的神像造型上都與眼前這一尊大同小異,想來此間的信仰都是同一位神祇。

入鄉隨俗,縱然周道安前世沒有什麼信仰,但也仍然由衷地虔誠起來。何況有方舟的存在,這冥冥中究竟有無神靈還真是值得思考。

周道安拜謁之時,還留心聽到周魯氏口中喃喃道:“信女拜謝天尊救我兒性命,渡彼岸、無上道、靈虛元復天尊無量壽……”

周道安前一世的世界,道教是華夏原生信仰,後來則釋道儒三家並存……眼下這個世界似乎並沒有許多信仰——起碼在漢域好像只尊這位元復天尊為真神。看造型,聽名號,應該是偏向於“道”的,但“渡彼岸”又有點禪意,或許是這位天尊能集各家所長?

這個疑問有空問問周魯氏,一定可以得到詳細的解答。眼下週道安關心的,並不是這件事……

還沒等周道安主動開口,周魯氏已經上好了香,又示意兒子跟著她轉入了裡間,從一隻古色古香的大櫃子裡,取出了一個緞面包袱。

手捧著包袱,周魯氏面上流露出懷念的神情,輕輕撫摸了一下包袱面,才將包袱展開,露出裡面的事物——一本同樣緞面的冊子,一卷尺餘長的畫軸,還有一本封皮磨損得相當厲害的書籍。

“彘兒,昨天為娘想了一宿,有幾句話要對你說……”

周道安連忙低頭答應,聽周魯氏慢慢地說道:

“這是你父親留下來的東西,自九年前你父親走後,這個包袱都由我保管……今天也是時候拿出來了。”

周魯氏指了指那本緞面冊子,“這是周家宗譜,原本只有一冊,自東西周分家以來,才造了第二冊。”

這是家族傳承式材料了。

接著,周魯氏又開啟了那捲一尺來長的畫軸,畫面展開,是一幅寫實小畫,畫的是一名劍眉、環眼、高鼻、薄唇的男子,長相上與周道安有七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