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歸宗(第1/2頁)
章節報錯
就這麼磨過了1個月,公學的學生們總算又迎來了“小長假”。
公學中,有一半的教工、教員都提前1天告假,返回了各自的家鄉——當然,這裡面的絕大部分都是予章郡周邊小郡縣人,回家也方便。
少部分家鄉在遙遠的地方的,要麼花重金僱包“飛行器”回家,要麼平民出身、家族不甚重視,乾脆就留在予章,和其他人湊湊熱鬧,
任老夫子和他的幾位弟子都留在了本郡。前者雖然在京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但根卻在予章,否則當初郡守大人也搭不上這層關係,請到老夫子來任教。
不過,任老夫子寒門出身,少年離鄉,孑然一身,在本郡早就沒有家人了,因此他的這幾位親傳弟子就成了他的“親人後輩”,紛紛留在老師身邊,陪著老師在任家舊址祭祖。
當然,任老夫子的事基本是從簡的,作為關門弟子,周道安自然也要湊一份子,但這並沒有花費他多少時間。
真正費力費神的,還是在周家。
春祭前一日,周道安再次坐著馬車,一大早就來到了東周。這一回,連他的母親周魯氏都跟著來了——畢竟這是周家的大事。
周道奇自告奮勇在門口迎接“叔母”,帶著周道安一行人進了回字樓。
此次祭祖,對周家意義又有不同。因為這一回,東周要藉著祭祖,商討西周迴歸本宗的事宜。這正是前文提到的,周家此次無比重視春祭的原因。
這件事,東周家主周聞淵已經和周道安通了氣。周道安自從說出了“東周西周本是一週”這句話,東周那邊就上了心,將合流的事提上了日程,這小半年裡,無論是透過周道奇的口表達、還是周聞淵親自見周道安,都就這個事宜商討了多次。
好在,周道安不光是“借勢”,實際上也並不排斥西周迴歸本宗。畢竟他的靈魂來自於另一個世界,沒有西周那些祖先們的顧慮,更知道所謂“六感通幽”是假戲,不會有什麼發揚本宗絕學的負擔。以他的判斷看,東西周合流,好處遠大於壞處。
當然,迴歸本宗不是一件小事,東周一邊要做好“面子工程”,和周道安通氣討論,做足西周一支的地位,在本郡透出東西周合流迴歸的風聲;另一方面,還要做好“面子工程”——那就是向朝廷上報,打通關節,闡述利害,獲得朝廷的認可。畢竟當初西周分出去,也是因為朝廷……
200年來,西周人才凋零,朝廷早就不太重視了。而且單獨成宗,是佔了一個世家名額的,免稅、造冊、附庸啥啥的配套待遇都得跟上,對朝廷而言好處早就少於弊端了。所以,周家料準這件事在今時今日不會受到太大阻力。
不管怎麼說,半年內敲定這麼一件分離了200年的宗族大事,似乎略有倉促。但周聞淵力排眾議——早先,他是擔心自己的身體,想在有生之年將此事辦成。結果這段時間在“周大夫”的關心下,身體倒不是主要原因了。
周聞淵眼光很賊,他看得出周道安絕非池中之物,所以更要趁著周道安發跡前,將兩週合併,免得朝廷警覺!這才是最重要的。
有了長輩主持,這件事周道安自己倒並不怎麼操心。不過,一到東周,周道安卻聽說,此次春祭,朝廷居然派了一位大太監前來觀禮。
“那些太監都是去了根的人,從來是沒資格參加本族的春祭的。而且,落得一個當太監的下場,可見他們本族都不是啥大家族。”周道奇渾沒把這當一回事,只是隨口解釋,“所以一直以來,朝廷逢春祭就會遣一名宮中的大太監,攜聖眷到一些世家去觀禮,代表皇家表示重視嘛!咱們這兒可是200年來第一回——上一次受到這樣的重視還是因為甫公叔祖……”
所以也是因為這一次東西周合流,朝廷再次想起了周家?
這個問題周道安沒有太上心,說著話,周道奇已經陪著周魯氏去到了內堂見幾位長輩女眷,再陪著周道安到了周聞淵的書房門口。到了門口,周道奇通報一聲,自己就先溜了——他歷來對於大伯和自己的父親能避就避,否則一被抓住就是一頓嘮叨。
進了書房,瞧見周聞淵就靠在一張榻上烤著火,面色越來越好了——自從“周大夫”營業,周聞淵的身體逐漸恢復,半年過去,此時已經不需要依賴泰西眼鏡就能看清東西了,身體的浮腫也消退不少。
見到周道安,周聞淵很是高興,招呼這個晚輩坐到自己的身邊。一打量,周聞淵立刻一驚——
“安哥兒,你修到五識通靈第二層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