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宏偉藍圖(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年頭對銀行和信用社來說,他們不是沒錢,也不怕往外貸款。
而他們怕的是沒有好專案,或者投錯了專案。
幾年前,大家有錢那肯定都願意放給房地產企業,畢竟那時候地產行業太火爆了。
可是最近兩年,隨著上面對地產的控制,大力推動金融行業支援實體產業。
逼著資金進入實體,支援國內產業的升級轉型。
可問題是,口號雖然喊得響,可真正願意投資給實體產業的卻根本沒幾家。
為啥?
還不是實體產業太難做了嘛!
投資週期長,回收成本慢,而且風險還賊高,一個不小心,投資就可能打水漂。
試問,那個銀行願意把錢投給這樣的專案?
所以最近幾年,對國內的金融圈來說,大家最頭疼的問題就是優質資產荒!
不是大家沒錢,也不是大家不想投資實體。
而是優質的實體專案實在太少,大家都不敢投。
而人家王總這個專案,這明顯就是一個優質專案啊!
因為人家搞得是一個完整的商業閉環,從商業邏輯上來講,人家是完全說得通的。
首先他自己搞飼料廠,然後給自己的養殖場供應飼料,多餘的還可以賣給鄉里鄉親們。
要知道飼料在農村可一貫不愁賣的。
而且人家還要搞工業化養殖,這在國內可是非常領先的理念。
不是說以前大家不知道,而是知道,但不知道該怎樣搞。
雖然老鷹國的牧場主,已經給大家打了樣了。
可大家都知道,咱們和人家學不來,因為兩個國家的地理環境就不一樣。
人家搞工業化養殖,都選擇在地廣人稀的大農村,人家有的是土地。
可以讓牛住單間,然後每天定時定點,有牛仔趕著牛出去放牧。
雖然只有幾個小時,卻能讓牛充分活動起來。
與此同時工人會趁這功夫打掃牛舍的衛生,儘量降低細菌病毒對牛健康的危險。
然後在加上科學配比的飼料,所以人家牛的出欄速度非常快,基本一年就出欄。
而咱們動不動就要養一年半,有的地方甚至養殖三年……
這養殖週期,都能把那些養殖戶的資金鍊給壓垮。
正因為資金週轉率夠快,所以人家的養殖場動不動就能養數萬頭牛。
一旦成規模,這養殖成本自然就降下來了。
可咱們根本做不到哇,首先是沒有那麼大的地方,其次就是飼料也不行。
人家那邊飼料價格相當便宜,因為有大量的玉米和苜蓿,所以飼料成本非常低。
可咱們呢?玉米和苜蓿都要靠進口,這成本怎麼能降下來?
所以現在很多進口牛肉,到港的價格才一公斤十幾塊。
可咱們的牛肉,到市場上基本都要三十多,甚至四十元一斤了……
這就是差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