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重大發現(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們的加工方法,很是簡單粗暴,就是用石頭碾子來碾壓脫殼。
把大麥研磨成麥粉,而吃的時候,就是把這些麥粉做成麵餅,饅頭一樣的食物。
當然有條件的家庭,還會和本地產的一些小野菜混合到一起,蒸熟來吃。
反正吃法很多,但目前還沒有特定的特別統一的吃法。
不過也正是在觀看了他們的吃法之後,也讓楊一暖有了想法。
原本他就想搞食品加工的,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
完全是因為,這個時代的生產力過於低下。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農業產出,其實並不低,有時候風調雨順的年代,產出甚至還非常高。
可那為什麼,大家會經常在歷史上看到古代時長會餓死人的記載呢?
這就是因為古代的儲藏條件非常差了。
比如一批糧食,因為儲存不當,很有可能還沒吃完,就已經發黴腐爛了。
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古代的漕運,運了十袋糧食出發,結果到地方能剩一半,你就阿彌陀佛吧。
這其中有二層是漕工們吃掉了,還有三層不是被貪墨了,就是變質壞掉了。
有時候變質壞掉的甚至更多,這也是古代漕運損耗為什麼那麼高的主要原因。
而這時候的法爾肯星上也是一樣,本地就算有個豐收年。
可他們儲存大麥的方法卻很簡陋,就放在穀倉裡,而且就堆放在地面上。
這樣一旦穀倉外面下上幾場小雨,這地面返潮就會讓無數大麥變質發黴。
更何況,這穀倉裡也根本防不住那些蛇鼠蟲蟻。
所以他們每年的收成,有一半都會因為儲藏不當,而被浪費掉。
可如果把這些大麥直接研磨成粉呢?
如果儲藏不當,那可更是異常容易壞掉了。
可是如果你在做一步深加工,比如把這些麥粉做成泡麵,那就容易儲藏多了。
畢竟那泡麵可是油炸食品,即便不新增防腐劑,只要存放得當,那可是相當不容易壞的……
而這也是楊一暖選了很久,最後選出來最適合目前法爾肯星糧食加工的一個專案。
而這次對這個村落進行了實地考察之後,尤其是在發現本地人已經知道把大麥研磨成麵粉。
然後再用麵粉來製造各種食物之後,楊一暖就對這個專案更加堅定了。
尤其是他發現,在本地,他們也有 種植一種和黃豆類似的高產油作物之後。
這可以說是他今天一路走來最大的一個發現!
就是在餐桌上發現了,本地村民提供的一種油豆子小菜。
就是幾個發酵的豆子,和藍星上的豆豉很像。
嘿嘿的,味道很怪,吃起來略鹹,但越吃越香。
本地人把這種油豆子,當成是一種佐餐小料。
而根據堡主高進的介紹,這種豆子,他們在東邊中了五百多畝。
這種豆子,他們主要是用來榨油的!
而這種豆油的產出,也滿足了本地村民的油脂攝入。
聽到這裡,楊一暖也算是解開了心頭的疑惑。
難怪呢,這村子的村民,看起來大多比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