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醒來的時候,外面已經天光大亮了。

楊一暖很喜歡早上推開臥室的落地窗,來到外面露臺的感覺。

從山腰出的城堡,剛還可以俯瞰下面的整座城市。

這會兒的千山城,和他上次離開的時候,又有了很大的變化。

首先就說前面的城牆,已經完全按照他的要求修建完畢了。

正面長五百米的城牆,其中有四處突出部,吐出的全都是現代結構的稜堡。

城牆正題,都有十米高。

這在這個世界來說,絕對屬於高大的堅城了!

比起以前那種三五米高的城牆,防禦力方面那更是強了不止一星半點。

而更可怕的變化則是在城牆後面,原本千山城的老城區就位於此處。

而現在這千山老城已經都被遷走了,這裡已經徹底成了一座軍事要塞。

面向北側,這裡也修了幾面高大的女牆。

將新的軍營,倉庫,以及軍械所全部圈在牆內。

不過這個工程,最近才剛剛開始,所以也只是一個挖地基,修基礎城牆的階段。

一旦這些工事全都完成,那麼這千山城的關口,將會成為一個堅不可摧的要塞。

哪怕敵人從背後過來,也別想輕易攻破這個要塞。

而沿著入城的關口,向北穿過鹿河,大概十公里,就是千山新城的所在地了。

這是一座位於平原上的高地,周圍有幾條大河環繞。

這座新城,現在是生機勃勃。

上次楊一暖離開的時候,這座新城正處於瘋狂建設階段,整座城市都是一個巨大的工地。

而楊一暖和楊遠慶再商量過後,決定採用現代的建城手段。

那就是選定城市的地址之後,就以城市中心為原點,然後用街道來劃分功能區。

他們的方式很簡單,就是用那些橫平豎直的街道,來劃分不同的街區。

而且在街道命名上,他們也採用了更先進的現代理念。

東西走向的叫街,南北走向的叫路!

整座城市,從最中心的市政廣場開始,就劃分成了四大區。

北面是行政區,東邊是商業區,西邊是居住區,南邊則是工業區。

這樣一來,剛好每年的西北季風可以帶走城市裡的不良空氣。

而劃分好各個功能區之後,就是城市的建設了。

建城先修路,而修路,則是從先挖地下管網開始的。

從一開始,楊一暖打算建設的就是這個星球上目前為止,最宏偉,最發達的城市。

而一座城市的好壞,首先要從看不見的地方開始,比如地下。

這個時代的人,大多沒什麼給排水的理念,可楊一暖來至現代世界。

所以他就把現代世界的給排水理念帶給了這裡的那些工匠。

修路先挖溝,路面多寬,溝就多寬。

而且修路的時候,一定要留出足夠的冗餘,為將來擴路,留出充足的預算。

這些都是他和楊遠慶商量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