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 合作共贏(第1/2頁)
章節報錯
原來早期製作罐頭,也一樣是不用鐵的,而是用玻璃瓶的。
是要把肉類先做成肉湯,在燉煮的過程中高溫殺菌。
然後再把玻璃罐也同樣用熱水蒸煮,完成高溫殺菌的過程。
然後再把肉湯灌入到玻璃罐裡面,在連通玻璃罐一起高溫加熱。
在這個過程中,高溫會殺死細菌,因為那個時代沒有真空技術。
所以只能透過這種高溫殺菌的辦法,來保證食物不會被細菌破壞。
然後在高溫蒸煮完畢之後,在把一個軟木塞放到瓶口。
在瓶子自然冷卻的過程中,這個軟木塞也會隨之縮小。
而軟木塞在體積變小的過程中,就會把罐頭瓶口塞緊。
這樣就完成了密閉的過程,等到冷卻之後,罐頭也就完成的密封。
之後把罐頭取出,然後在罐頭口在塗抹上一層蠟,就完成的最後的密閉流程。
而這樣的罐頭,一般儲存三年都不成問題。
甚至如果不破壞封口,還可以儲存的更久。、
唯一的壞處就是這種罐頭瓶沒那麼結實,在運輸過程中,非常容易出現磕碰損壞。
就不像鐵罐頭那樣,堅固結實。
不過即便如此,這種玻璃罐頭,對於這個時代的人而言,也是一種劃時代的存在。
而現在楊一暖,已經安排楊遠慶,在指導本地的工人開始燒製玻璃了。
畢竟隨著千山新城的建設,出了磚頭瓦片這種建材,想玻璃這種建材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
畢竟用玻璃製成的門窗,可比現在本地人用桑皮紙糊出來的門窗亮堂太多了。
而因為已經有了燒製磚瓦的技術,所以在改進出少玻璃的窯爐,也不算什麼難事兒。
而製造玻璃,主要還是看原料。
你需要知道燒製玻璃需要使用的主要原材料的配比。
比如石英砂,石灰石,長石,純鹼,硼酸這些東西,比例是多少。
什麼時候新增等等,這些都是你需要掌握的。
如果讓本地人來搞,可能得摸索個幾百年,才能摸索出頭緒來。
可這玩意對不管是楊一暖,還是楊遠慶來說根本都不算什麼難事兒。
而且他們所在的山脈,雖然不像鐵山城那邊,富含大量的鐵礦。
可是像石英砂,石灰石,還有長石這類的礦產資源,還是有很多的。
早前格魯曼在千山城附近考察的時候,就在採石場附近,發現有石英砂的礦脈。
楊遠慶也早就已經組織人手去開採了。
開採出來的石英砂,已經運回來開始嘗試燒製玻璃了。
而純鹼,和硼酸這些東西,自然需要楊一暖在現代世界來採購。
這對他來說也不算什麼難事兒。
這次回來,就帶來了不少,而就在磚廠附近,楊遠慶也已經改造出來一個玻璃廠。
目前正在嘗試燒製玻璃當中,不過因為一些原材料的配比掌握的不太好。
所以燒製出來的玻璃,純度還不是特別高。
一方面是本地原料提純比較難,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爐溫還掌握不太好。
畢竟如果擱到現代世界,你把爐溫升到一千五百度,還不算什麼難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