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有才一直熬到那邊的房租只剩下最後一天了才搬過來,當晚買了兩個滷菜請錢永強喝了一頓。酒酣耳熱之際,兩人互相訴說著各自的身世和到南京的際遇,一會唏噓一會痛哭一會大笑,一頓酒之後,彼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黃有才家在蘇北的一個農村,家裡三個哥哥都外出打工,他初中還沒畢業就到社會上闖蕩了,幹過小工、保安、發過廣告,最後聽說有個同鄉在南京做圖書批發,生意還不錯,就奔了過來。

見到那個同鄉之後才知道,所謂的圖書批發生意其實就是到專門收購圖書的收購站裡淘書賣。當然也有幾家專營二手書的書店到他那兒批發圖書去賣。收入還可以,比他以前乾的工作賺到的都多。

既然來了,黃有才下定決心跟著同鄉學習淘書賣。學了不長時間,黃有才剛剛入門,不幸的是同鄉出了一場車禍,不久就去世了。自此以後,黃有才就一個人早出晚歸,吃苦耐勞,靠著自己的一點機靈勁總算在這一行站住了腳。

一瓶白酒兩瓶啤酒下肚,兩個人都有了醉意,錢永強看桌子上的菜已經光碟了,酒還剩點,便站了起來,說:“我到隔壁再拿兩個菜來。”

“不用,兄弟,你坐下,說好的今天我請客,我去我去。”黃有才嘴裡說著話,就不見他身子動彈。

錢永強買了三四個菜端了過來,黃有才掙扎著站了起來,說:“太多了,這麼多菜,吃不完的,退兩個回去!”

“拌好的滷菜退回去,你叫人家怎麼再往外賣,吃不完明天接著吃。今天咱兄弟能坐到一起喝酒就是天大的緣分,這點菜算什麼,你放量吃,盡情地喝,酒不夠我再去買!”錢永強把菜擺好,示意黃有才坐下來。

“好好好,天下這麼大,咱兄弟能走到一起,就是緣分。我不跟你客氣了,來,我敬你一個。”黃有才本來就黑紅的臉皮,喝了酒後臉就更紅了,酷似隔壁滷菜店的豬肝。

“兄弟,你來南京有多長時間了?”錢永強問黃有才。

“七八年了。”黃有才說。

“你這七八年,在南京也呆過不少地方,認識的人也多,我跟你打聽一個人,不知道你認不認識。”

“你說說看。”黃有才放下筷子,仔細地聽著錢永強說話。能讓黃有才放下筷子真不容易。

“他姓王,個不高,長得敦敦實實的,整天騎著三輪車走街串巷收廢品,銅鐵廢鋁塑膠書籍報紙的什麼都收。他不賣書,不是我們這一行當的。”

“以前是有這麼一個人,我有印象,好像還從他那兒買過一兩次書,後來,後來,我感覺他收的書不怎麼好,就沒再找過他。——你跟他熟悉?”黃有才睜著眼睛說起了瞎話,其實是他太摳門,出錢太低,後來找過人家幾次,人家都沒有搭理他。

“你知道他現在住哪兒嗎?”錢永強頓時激動了起來。

“最近幾年沒看到過他,或許回老家了,或許到別的什麼地方了呢。”黃有才搖搖頭。

“唉,這個王大哥,我找了他好幾年了,一直也沒找到!”錢永強眼裡噙滿了淚水哽咽著說,“三年前,我剛到南京的時候,王大哥住我隔壁,當時我沒找到工作,帶的錢不敢亂花,王大哥看我每天就啃著幹饅頭,就時常喊我過去和他一起喝酒吃飯,時不時的還接濟我點錢。那時我剛到南京,舉目無親,有個素不相識的人這樣對我,真的令我終生難忘!”

“好人,真是好人!”黃有才拍拍胸脯說,“兄弟,你別傷心,只要這個王大哥人還在南京我一定幫你找到他!”

“唉,也許他到別的地方去了,當時剛從工地出來,我沒好意思去找他,後來去找,房東說他搬走了,也不知道他搬哪裡去了!”

“來來來喝酒,兄弟,有緣千里來相會,兄弟,你真是性情中人。老弟我交你這個朋友準沒錯!”

兩人又喝了一會酒,談天說地,漸漸走出了傷感的氛圍。

“兄弟,我看到你經常會賣些外文方面的書,你都能看得懂嗎?我就不行,一點都看不明白,看到了也不敢淘。”一口酒下肚後,黃有才問。

“我外文也不行,很多書拿到手裡都是連估帶猜。”並不是錢永強謙虛,他的英語水平確實不咋的,初中三年,職高三年,就沒有正兒八經地學過英語,頂多認識些初級單詞。可是錢永強刻苦勤奮,努力鑽研,他雖然看不懂外文書的內容,但他能分清什麼樣的書好賣。

“我知道有一家收購站,在鼓樓區,有一大批外文書,明天我帶你去看看?”

“好啊,謝謝兄弟了!”有錢賺,錢永強當然高興了。

酒足飯飽各自回自己的房間休息。第二天一早,兩人洗簌完畢,簡單吃了點早點,一人一輛三輪車一前一後的朝黃有才說的那家收購站而去。

“這家老闆姓戚,不太好說話,到時候你只管淘書,我跟他講價。在這邊外文書沒有人要,價格可以壓低些,總之我不會讓兄弟你吃虧。”剛到收購站門前,黃有才囑咐起了錢永強。

錢永強點點頭。

進了收購站,兩人找地方把三輪車停放好,並肩走進了倉庫。

“來了。”一個高高瘦瘦面色黝黑的中年人朝黃有才打了個招呼,看了一眼錢永強。

“戚老闆,這是我一哥們,也是挑書的。”黃有才指了指錢永強說道。

錢永強朝戚老闆點點頭。戚老闆也朝錢永強點了點頭,說:“好啊,書在倉庫裡,你們自己去看。”說完話便自顧自地忙了起來。

黃有才把錢永強帶到一個很大的書堆旁邊,說:“就是這些書,你看看有沒有用。”

錢永強打量了一下面前的這個書堆,估計有十多噸書,散亂地堆在一起。他順手抄起一本書,翻了翻,頓時眼前一亮,原版《威尼斯商人》,1926年出版。品相雖然差了點,僅夠八品,但是百十塊錢好賣。又抽了幾本,發現都是文學史學方面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