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打價(第1/2頁)
章節報錯
倉巷在朝天宮南側,和朝天宮只隔著一條馬路。整條巷子長几百米,寬約十來米,兩旁店鋪林立,大多都是開的古舊書店,還有一些文物古董字畫類的,鼎盛時期有二三十家。
錢永強揹著一個雙肩包,包裡放著昨天下午在李老闆那兒收到的那套外文書,騎著三輪車在倉巷來回轉悠。倉巷的朱老闆是專營“文某”藏品的,跟錢永強也相熟 ,經常從他的攤位上淘弄些關於“文某” 方面的藏品。朱老闆在倉巷開的書店名叫“可求”書屋,應該是取自“可遇不可求” 這句話。
錢永強在雨雪天氣,沒辦法出去收貨的時候,偶爾也會到倉巷,到朱老闆的“可求”書屋看看,和朱老闆聊聊天。一進“ 可求” 書屋,你就感覺像回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滿室紅彤彤的,像章、錦旗、紅寶書、宣傳畫、郵票、帶有毛主席語錄的一些用品,應有盡有,琳琅滿目,讓人似乎置身於那個火紅且激情滿滿的年代。
錢永強從“可求”書屋旁邊經過,看到朱老闆一個人埋頭坐在櫃檯裡,好像是在整理什麼東西。錢永強沒有直接進去,他打算先找一家店估估這套書的價格,等大體掌握具體的價位後再和朱老闆交易,就不會有什麼大虧吃。幹古董這一行,如果你不知道手裡物品的價格,那你就不能太相信別人,如果再找不到信得過的行家幫你“掌眼”,那你就得多找人“打打價”,最後憑經驗判斷藏品的大概價位。
昨天剛從李老闆的廢品收購站出來,錢永強就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找到一個沒人的角落,忐忑不安地把那捆墊桌腿的書從口袋裡掏了出來,解開繩子,抽出一本,把書從函套裡取了出來,紅彤彤的封面正中心赫然印著毛主席的頭像。真的是外文版《毛選》,錢永強心中激動不已。翻到書後的版權頁,錢永強的頭又大了,一個“烏”子呈現在他的眼前。 “烏克蘭語?”“烏茲別克語?”不對,這兩種語言錢永強以前或多或少都見過一點,和這本書上的書寫方法不太一樣。錢永強一頭霧水,“烏”,這是哪個國家的文字呢?
難道是“烏爾都語”?錢永強腦中突然靈光一閃。他以前好像瀏覽過一本介紹世界各地語言方面的書,其中就有一篇講到過“烏爾都語”。烏爾都語是巴基斯坦的國語,屬於印歐語系印度語族。這套《毛選》不管是不是“烏爾都語”的,都很罕見。錢永強不但以前沒有見過,就連聽都沒有聽說過。幹這行三四年了,他自認為也算是見多識廣的了。這套書“品相”極好,放在圖書館裡應該沒有被人翻動過,至少能賣到一千塊錢以上,捧著這套書,錢永強信心滿滿。
這次來到倉巷,錢永強打算把這套書賣給“可求”書店的朱老闆的 ,但在賣給朱老闆之前,他要先找幾家店鋪看看,給這套書“打打價”。買東西講求貨比三家不吃虧,在這兒,賣古董文玩這類東西,那如果能做到價比三家的話,也沒有大的虧吃。
但是買東西的人也不是傻子,你不能讓人看出你是在“打價”。一旦讓買家識破你的伎倆,沒有人會傻乎乎地出價的,給別人當墊腳石。能否讓買家看不出你是在打價,這就要看賣家的演戲功夫是否深厚了。
錢永強先找了家離“可求”書店比較遠的書店,探頭探腦走了進去。為什麼要找遠離“可求”的書店呢,主要是怕“打價”的事讓朱老闆看到或者聽到,如果讓朱老闆知道他在賣東西給他之前找別人“打過價”了,就會心存芥蒂,認為錢永強不信任他,或是覺得是別人看過不要的東西,才拿來賣給他的。
那錢永強就不怕事後朱老闆從別處聽到他“打價”的事?這個不用擔心,同行是冤家,在同一條街開店的一般不會互通訊息的。
錢永強走進的這家書店名叫“寶來軒”,店內經營的物品比較雜:兩邊的貨架上堆滿了古舊書籍、字畫文玩,靠近最裡面的牆邊還放了幾張老式的太師椅,中間長桌上整整齊齊地擺滿了“文某”藏品,裡面大約有幾十本“紅寶書”,都用塑膠封套封好。錢永強暗暗點了點頭,這家老闆應該知道他揹包裡書的價值的。錢永強仔細觀看著擺在櫃檯上的“紅寶書”,看看裡面有沒有他包裡的這種書。
店老闆是個六十多歲的精明老太太,一頭齊耳的花白相間的短髮梳理的整整齊齊。閒著沒事,正一個人在那兒低著頭磕瓜子呢。她早就看到錢永強進店了,之所以沒有過來招呼,是因為大凡買東西的人,尤其是到她這種店裡買東西的人,是需要細細地觀摩,靜心斟酌才能決定是否購買的。等到顧客有看上眼的東西,她才會上前招呼,兜售。老太太抬眼瞅了瞅錢永強,發現他在“文某”藏品區轉來轉去的,也沒有盯著某一件物品細看。估計不是誠心買東西的人,“應該是閒逛的”,老太太也就沒搭理他。
錢永強看到櫃檯上沒有他揹包裡的這套書。便徑直走到老太太面前,詢問道:“老闆,你這兒收貨不收?”
老太太抬起眼皮看了錢永強一眼,扔掉手中的瓜子殼,抹抹嘴,笑笑問道:“什麼貨啊,拿出來讓我看看?”
錢永強把揹包拉到胸前,拉開拉鍊,小心翼翼地從裡面抽出了一本書,放到老太太面前的櫃檯上。
老太太撮撮手,找了一副薄薄的白紗手套戴上,把那本書拿在手上反過來掉過去地看了一遍,最後把書從函套裡面抽了出來,仔細翻了翻,看到版權頁上面有一個“烏”字,她看了錢永強一眼,發現錢永強一直盯著她看。她沒吭聲,把書裝回函套,遞給了錢永強。
“收嗎?”錢永強問。
“只有這一本?”老太太皺了皺眉頭,“這套書可是有好幾本的。
“這套書一共是四本,其它幾本在我包裡面。你要是收的話,我就拿出來。”錢永強拍拍胸前的揹包。
“都拿出了嘛,我需要全部看一下。”
錢永強把另外幾本書都拿了出來,整整齊齊地碼在老太太面前。老太太把幾本書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開口問道:“小夥子,你這套書想賣多少錢啊?”
“你能給多少錢?”錢永強反問道。
“什麼叫我能給多少錢?”老太太橫了錢永強一眼,提高了聲音說,“東西是你的,要賣多少錢,你不開價我怎麼買?就比如我在店裡賣東西,別人來買,問我這個東西多少錢,我不開價,我說你給多少錢,這樣還能做成生意嗎?”
“東西呢,是我剛收到的,能值多少錢,我確實不知道!你給個合適的價錢我就賣給你了。”
老太太撇撇嘴說:“我看你就不是誠心做生意的,就是來‘打打價’的!”
錢永強本來就有點心虛,讓老太太一句話戳到了痛處,不敢看老太太的眼睛,耷拉著眼皮低聲說:“你不要這樣說,我就是誠心賣東西的,你要是不買就算了。”
錢永強把書放進包裡,低頭貓腰,轉身逃也似的奔出了老太太的店外。
身後傳來了老太太的冷笑聲:“哼哼,想找老太太我‘打價’,你還嫩了點。小子,我老人家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白米飯還多!”
錢永強有點懵,出師不利令他非常沮喪。坐在三輪車上想了好久,想到既然來了,無論如何得弄個明白,還是得耐下心來再找一家店鋪問問。這次要找一個面善好說話的老闆,剛才那個老太婆伶牙利齒、眉眼兇悍,令錢永強有點後怕。錢永強把三輪車騎得非常慢。低著頭,生怕有熟人認出他來。兩隻眼睛不停地往兩邊店鋪裡逡巡著,希望能物色到一個慈眉善目、好講話的店老闆。
正走著,錢永強看到一個名叫“至焉齋”的店門口有兩個人在聊天。
“來了,小陳,到我店裡看看,前天剛來了一批新書。”一個麵皮白淨瘦瘦的小個子男子和一個帶著棒球帽學生模樣的人在講著話。小個子男子說話語調平緩,聲音非常柔軟和善,聽了讓人感覺很舒服。
小個子男子應該是這家“至焉齋”的店老闆。小個子男子和學生模樣的人一前一後走進了店裡。錢永強停下三輪車,四周望了一眼,發現沒有人看他,便也朝“至焉齋”走了過去。
小個子男子指著貨架上的一些書慢條斯理地給學生模樣的人介紹:“這些書都是昨天剛進來的,都是學術方面的書,哲學書居多,歷史類的也有些,都是經典著作。。。。。。”
小個子男子嘴巴不停地說著話,學生模樣的人一邊從書架上抽出一些書來翻看,一邊不停地點點頭。
小個子男子發現錢永強走了進來,衝他微微一笑,示意他隨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