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專家會診(第1/2頁)
章節報錯
我臉上纏滿了繃帶,只剩下嘴與鼻孔沒有包住。我媽說我不吃不喝,呼吸也幾乎感覺不到,就這樣在病床上如同一個植物人躺了九十天。
剛入院那一兩天,還有電視臺同事扎堆到醫院看望。
我這算標準的因公受傷,據說領導專門呼籲同事們要有組織的到醫院表示慰問。既是對家屬做一個交待,顯示單位的責任和態度,也不想讓正在努力上班的人寒心。不能有任務的時候想著往前派,出了事卻都撒手沒人管。
那個時候,我的心跳微弱,心率近乎於消失,醫生基本上都把我打入到腦死亡的行列裡去。只是礙於我媽的堅持,沒有進一步下結論。反正我也不用吃藥,也不用打針,滴水不入,粒食不進,甚至於氧氣吸管也只是一個擺設。對於醫院來說,我僅僅佔用一張病床,拖延時間而己。每天早上一上班,由當班醫生到病房例行巡查走走過場,說起來醫院也挺省事。
我有五個一直很要好的結拜仁兄弟,聽說我出了車禍,他們都有自已的生意,不能脫開身,就推舉出一個代表,到醫院裡探望,見了我媽一面。他透過熟悉的大夫,對我的傷勢狀態提前打聽了一下,可能感覺沒啥希望了,然後,他給我媽說:
“伯母,龍飛的病況,醫生也給介紹了,我們兄弟幾個都是很心痛。從小一塊長大,沒分開過。沒想到這麼年輕,他就成了這個樣。”
我媽寬慰說:“回去給你們兄弟捎個話,別擔心,龍飛很堅強,一定會挺過這個難關。龍飛把你們都當親兄弟。你們能夠結識,龍飛一直當成最自豪的事情。我會把你們兄弟對他的關心,說給他聽。”
“伯母你也不要太難過。處理龍飛兄弟後事的時候,您老人家一定要通知我們兄弟一聲。”
我這個仁兄弟說的很悲愴,特別是說到最後一句,還抹了眼淚。
“我們兄弟幾個一定會在龍飛靈前告慰他,也會說給他聽,將來你就是我們的親孃,我們會替他盡孝。”
幸虧我那時候沒聽到,不然,仁兄弟說的話,我認為刺激我恢復的療效,肯定會比我弟弟龍帥冒充爺爺,刺激我恢復的效果更能立杆見影。
我媽是初中教師,多年的班主任生涯,天天與各種性格特徵的學生打交道,磨練的極富涵養,硬是剋制著沒有當場把這位仁兄弟代表轟出門。好在現場的護士是個明白人,委婉的告訴他探視時間結束,請他離開了病房。
從那以後這些仁兄弟一個也沒有再來過。我媽在我出院時給下的第一個卡,就是不準再與這些人來往,否則就不認我這個兒子。雖然我與他們之間從此不想發生交集,可是當他們的生意遇到毀滅性傷害時,我還是挺身出手相助,只不過我不是出於江湖義氣,而是秉持維護生意界公平正義的價值觀。不過,這都是後話。
很快,會診的醫生專家都來到病房,圍著我的病床站了一圈。後面跟著來的是護士,一人推一個放著檢測儀器的移動推車。
我媽都查不清病房裡到底有多少人,自已被擠到了病房門口。專家們的表情都很嚴肅,嚇得我媽六神無主,雙手不停地互掐。
有個醫生小心翼翼地托起我的腦袋,把纏繞臉部的繃帶一圈圈解下來。揭開最後一層紗布後,一個專家說:“齊主任,你是五官科的專家,你看看,他的眼睛怎麼是睜開的?”
齊主任拿著一個手電筒在我眼前晃來晃去。
我在心裡暗罵:“這不坑爹嗎?什麼狗屁專家,拿這麼強的光,直接就照射我的眼睛,我可是一直被捂著眼睛的。”
“奇怪,他的眼睛對光線不是很敏感。沒有反應,是不是大腦受到撞擊,損傷了視覺神經?吳主任,你是腦外科專家,你來瞧一瞧!”
“來醫院後,做過腦CT檢查,顱內沒有受傷的症狀。我只是不理解,他的臉部沒有創傷,為什麼要打這麼厚的繃帶?”
“是啊,王護士長,你過來一下,這是怎麼回事?”
“齊主任,我們這裡有記錄,最近一次更換紗布是七天前,那時候病人的面部面板還有明顯的傷痕。尤其是下巴部位的面板有一個5厘米的貫穿傷,做過縫合手術,已經拆線,還有疤痕。”
“是我們的眼神不好嗎?疤痕在哪裡,你給指出來?”齊主任有些惱怒,“真是太粗心了。這簡直是翫忽職守!一個病人在這裡躺了這麼長時間,你們居然不知道病人傷在哪裡?”
“齊主任,這件事你不能指責我們,你不是每次都來巡視病房嗎?”
“你們把他包的給棕子一樣,我怎麼知道他是哪兒受傷?”
“算了,算了,你們都別吵了,既然沒有什麼事,可以讓我出院嗎?”我張嘴說話。
“你是病人,不能隨意發表意見!”齊主任緩和了一下情緒,再次拿著手電筒照著我的眼睛說:“吳主任,現在病人還有語言意識,這是什麼現象?”
這時,我媽大聲喊了起來:“龍飛,龍飛,媽媽在這兒呢。兒啊,我兒子會說話啦,我兒子醒過來啦!嗚嗚嗚……”
我看到我媽激動的哭著推開還象研究外星人一樣圍著我的專家們,一下子撲到我身上,壓的我哼了一聲,差點沒有喘上氣來。
我活動了一下眼皮。剛才齊主任用手電筒檢查我的眼睛時,我故意雙眼圓睜,眼珠一動不動。不過我不知道為什麼我能夠堅持這麼長時間。現在我轉了一下眼珠,看了看周圍,發現專家們都不見了。只有一個漂亮的護士站在我媽身後。
“專家呢?”我扭動了一下脖子,詫異地問護士。
“還問呢,讓你一說話都給嚇跑了。”
“你是小曹護士吧?”現在我的聽力很敏銳,從說話聲音特徵上我就能把她分辨出來。
“嗯。你有什麼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