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飛也很重視,把它們變成了西方觀眾喜歡的形狀,如科幻、奇幻、罵財閥、鬥權貴,這是全世界人民的剛需。

於是就有了《阿斯達年代記》,宋仲基、張東健主演,講人類部落間的權力鬥爭。

再如《永遠的君主》,設定了一個平行世界,大韓帝國GDP全球第四,日韓發生戰爭,韓國國王親自出徵!

你就看這點出息,連意淫都沒膽子,整個全球第四……

總之呢,奈飛對內地市場是朝思暮想,如果放開限制,它就敢砸下十幾億美元,集合所有當紅明星來拍戲。

可惜木有,導致奈飛開發華語劇的策略較保守,還是以購片為主。

話說回來,孫茂賢很早就出國留學,入了美國國籍,屬於出口轉內銷。《赤潮》如此熱度,他自然關注,有了購片意向。

二人聊了幾句,莊周直接問:“貴方買華語劇的海外網路版權,一向是白菜價,《赤潮》你們報價多少?”

“莊先生快人快語,我喜歡和你聊天的方式。”

孫茂賢也很直接,道:“我們對華語劇的購片價確實不高,但《赤潮》不同,它的特效是超一流的,我以及總部都非常驚訝……我們的報價是,單集7萬。”

“美元?”

“當然!”

他見莊周笑笑,又道:“莊先生,我們已經很有誠意了。”

單集7萬美元,10集70萬,合4百多萬人民幣。而奈飛每年在內容上的投入,要砸出100多億美元!

“……”

莊周不置可否,攪了攪咖啡,道:“據我所知,你們從15年進軍亞洲,到現在也不過積累了4千多萬會員。

日本、韓國、印度,是你們最重視的三大市場。

你們針對各地情況,推出了符合本土的大製作劇集,細分市場不錯,但恕我直言,格局小了。”

“什麼意思?”

“東亞、東南亞有很多相似的文化特性,只要找對G點,根本用不著精打細算,一部戲可以全部拿下……日本那個中二的國家除外。

或者說,雖然你們進不來內地,但港臺、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包括海外華人,仍有幾千萬乃至上億的華語片受眾。

你們目前和臺灣合作,找張孝全、賈靜雯那些所謂的本土豪華陣容,思路也沒錯,但有些窄了。”

“你到底想說什麼?”孫茂才皺眉。

“我拍劇,你們預購,怎麼樣?”

“……”

孫茂才沉吟不語。

對方意思明確:你們進不來內地,但我能提供內容,放在你們的平臺上,面向那些華語片受眾,甚至整個東亞、東南亞。

甚至西方!

“比如呢?你想拍什麼型別?”

“就像你們在韓國搞的那些花樣,科幻啊,奇幻啊,權謀爭鬥啊,幹財閥啊,這是全世界人民的剛需!”

莊周喝了口咖啡,微苦帶甜。

輸出嘍!

《赤潮》才剛開始呢!

(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