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三個主體:浮游植物、原生動物、細菌。

在災難片裡,都是可以大做文章的,因為變異了嘛!

出現赤潮的原因是綜合性的,氣候變暖導致海水溫度上升,海水汙染程度加劇,導致裡面的氮、磷、鐵、錳等元素增多。

這等於給大海施肥,肥力提升了,就容易造成上面那三個主體爆發性繁殖。

美國和日本是全世界最受侵害的國家,幾乎每年都有,中國近年也越來越頻繁,以至於修訂了《赤潮災害應急預案》。

赤潮一旦出現,海水就會變粘。

它們會分泌出一種粘液,糊在魚、蝦、貝的鰓上,同時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氧,造成大片大片的生物死亡。

而有些赤潮還能散發毒素,魚蝦吃掉後會留存在體內,如果再被人吃掉,就會引起人體中毒,甚至死亡。

破壞水產養殖、堵塞航道這些就不說了。

這種型別片,只要有一個科學概念就ok,看起來是那麼回事,能唬住觀眾,那就算成功。

踏雪無痕查了諸多資料,往裡加各種奇奇怪怪的生物,比如火體蟲。

它不是引起赤潮的生物,但沒關係,獨特就行。它們是一種浮游生物,個體很小,總是成群結隊的行動,隨著洋流漂移,會發光。

經常組成一個長長的套子形狀,一端開口,一端封閉,吞食海水中更小的浮游生物,再排放掉。

這個開口,最大直徑可達1.8米。

當莊周看到這東西,尤其看到圖片時,腦中就有畫面了:一條超巨大超巨大的火體蟲叢集,miamia的在吃人……

美滴很!

大家有了基本瞭解後,踏雪無痕道:“我昨天和幾個朋友聊天,說到這回事,有人就提出個意見,既然是近未來,不如把海水上漲加進去,讓內容更充實。

於是我又查了查資料,海平面上漲都知道,沒有統一答案。有說一百年漲1米的,有說漲2米的,3米的,反正就是漲了。

這個元素不稀奇,很多科幻片都用過,全是大洪水。

我就不理解了,人類真的束手無策麼?當然不了,我們有建設防洪堤、區域風浪屏障、沙丘、牡蠣礁等200多種防護措施!

能不能展示一下這個元素,但還要呈現出一些災難感,和大家交流交流?”

“……”

戴涵消化了幾秒鐘,道:“你的意思是,別像《未來水世界》那麼誇張,要展現出人類的手段,但還得淹沒一些地方突顯氣氛。”

“對對!”

“首先要了解,比如一座城市海拔1米,不是說海平面漲1米才能淹,漲幾十厘米就會淹,因為海水漲潮啊,還有風暴、海嘯什麼的。

中國現在很嚴重啊,海平面上漲速度超級快,海岸被侵蝕的越來越多。”

“那有啥防範措施麼?”

“有很多,但社會不關注,政府也不詳細通報。”

“國外呢?”

“新加坡準備填海造島了,威尼斯的‘摩西’防洪水壩已經使用,奈及利亞準備建一道長8.5千米、高9米的保護牆。

經驗最豐富的荷蘭人比較牛,他們不僅有超大的大壩,還提出一個計劃,在英吉利海峽與北海修建兩條大壩,全長637千米,能把歐洲北部海岸線全保護起來,預算5500億歐元!”

“艹!”

“牛逼!”

“中國基建必須拿下啊,海岸長城計劃!”

“這還不算,還有呢!丹麥人已經在設計海上城市了,就是漂浮在海上的大社群,自己生產食物、能源和淡水,每座能容納1.08萬人。”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