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片的理論儲存時間長達數百年,但實際操作中,頂多也就100年。

中國最早的電影膠片在1920年後出現,存放百年了,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黴變、汙染、脫色、閃爍、丟幀等損傷。

所以就需要修復。

中國電影資料館擁有兩座片庫,一個在京郊,一個在西安,儲存了3萬多部國產電影,複製素材超過60萬本。

修復的過程,一般先用超聲波水洗,清理膠片。

清理乾淨,然後用膠片掃描器,把上面的影象全部數字化,掃描到電腦裡。這一臺機器,就要近千萬。

數字化後,再一幀幀的處理那些掉色、劃痕、模糊等問題。

最後是藝術修復,主要是上色。

因為不知道拍攝時是什麼顏色,就得把當時的主創找來研究。主創已經去世的,還得請專家組過來研討,這個顏色應該怎麼弄,怎麼弄……

損傷不太嚴重的電影,修復成普通2k版,十幾個人的團隊,兩週就能搞定。

損傷嚴重,或者修復成現在流行的4k版,需要幾個月或更久,像1934年的《漁光曲》,用了近兩年時間。

K指的是畫面解析度。

像你們經常下種子、看片的人都知道,有480P、720P、1080P。

1080P的解析度是1920*1080,我們就覺得很高畫質了。而4k的解析度是4096*2160,所以叫超高畫質。

在中國電影資料館,每年撥的經費是3500萬。從2006年開始,到2020年,已完成修復3100餘部。

平均下來,每部經費才十幾萬。

而好萊塢是十幾萬到幾百萬美元,迪士尼修復《白雪公主》,就花了三百萬美元。

修復老電影,全世界都知道重要,往大了說,這是人類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可這東西費錢費力,商業價值不高,就很少有人支援。

目前做這項工作的,一個是官方單位,如中國電影資料館、魔都電影技術廠。

一個是擁有版權的製片公司,比如墨鏡王的澤東公司,沒錯,他公司就叫這個名。澤東修復了他的全部作品,並推出修復版藍光DVD。

再一個是基金會,如馬丁斯科塞斯成立的世界電影修復基金會,透過品牌贊助、民間捐款獲取資金,保護修復各種經典影片。

正因為它重要,又冷門。

所以都在開發它的商業價值,最常見的是老片重映,《大話西遊》修復版,拿了1億多票房。《泰坦尼克號》3D修復版,拿了10億票房。

也有慘淡的,如《倩女幽魂》《新龍門客棧》就很撲街。

畢竟,情懷這事很難講。

…………

“咚咚咚!”

李夢敲著技術部的門,問:“項老師在麼?”

“稍等!”

過了約兩分鐘,有人開門,是個40多歲的男人,道:“小李,有事麼?”

“找您有點事。”

“進來談。”

裡面便是修復工作室,普普通通,就是堆著好多裝置,技術組的成員埋頭在裝置之間,對外界毫無興趣。

“是這樣,我有個同學最近在做類似的工作,想參與到我們的專案中來。”李夢道。

“私人公司?”

“對。”

“可我們目前有合作伙伴了,突然加一個,很多事情不好協調。”

“您誤會了,他是新掌握了一門AI修復技術,借我們的寶地,有打打名聲的意思,全部免費。”

“免費?免費的東西才貴呢!我這邊忙,就不招待你了……”

“別別,您先看看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