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相信自己的智計,那憑什麼會猶豫,難道自己判斷有錯?

“這天下,定會歸曹,只不過需要多久,我並沒有把握。”

“眼下事關重大的,就是與東吳一戰,若是此戰不利……那時日或許會更長。”

“此一戰,我勸丞相求穩,實則更為妥當,但你今天說的話,讓我也重新考慮了一遍,也許你說的沒錯。”

“劉備,或許是一個變數。”

厲害了,先前賈詡沒算劉備,也是因為劉備還沒有根基。

東吳那點地方,現在打很難,可他們也打不出來,等到時機更成熟再攻打也穩妥。

但今天曹昂的那些話,讓賈詡重新考慮了局勢。

諸葛亮能說出三足鼎立,是因為他們自己就是一足,這時候誰也不知道諸葛亮能有那麼大能耐,如果他輔佐劉備沒成,那也不會傳出來。

這方面,其實賈詡要算的比諸葛亮更多,劉備這個意外因素也是才想起。

就算有曹昂提起,其實也沒幾個人能想到劉備會異軍突起,他手底下幾個武將雖強,但沒有根基永遠不能成事。

劉備是個盲區,曹昂幫助賈詡補齊了這個盲區。

“以對東吳一戰的結局來看,若是能全勝,當無疑問。”

“若是不能全勝,東吳就能保無恙,起碼還能繼續拖,但劉備也難起,他會逃往西蜀……”

“但不要緊,大勢依舊未變,東吳西蜀皆是苟延殘喘而已。”

“若是劉備身邊有智士,則大為不同,畢竟蜀道難,看他們如何紛爭。”

要出來了,這就跟真實的走勢差不多相同,能耐啊,能看到這個就比諸葛亮狠。

曹昂忍不住問道:“先生,劉備能奪西蜀?”

賈詡搖頭:“他斷無此能力,此時他還需要根基,若是逃往西蜀,也只是附庸之人,同姓劉,他不可能對同族行不齒之事吧?”

也對,劉備是取了荊州之後,才有入蜀能力的。

如果自己逃往西蜀投靠劉璋,他就不能幹出奪人地盤的事了,否則金字招牌無效。

“那劉璋可能成為大患?”

“劉璋?此人懦弱,不能成事,丞相可一舉而下!”

夠狠辣,看人很清楚,只有劉備坐鎮的西蜀才是大患,不知道為什麼,賈詡也這麼想。

“為何,劉備只是仁德,看起來也十分懦弱吧?”

“他會懦弱?仁德只是表象,就如你說的,招牌而已,劉備此人,參與過衣帶詔,領兵也鎮過黃巾,四處招攬名士,其野心彰顯無遺!”

也對,只有百姓才不管這些,能看層次高點的名士,都知道劉備有野心。

以往能投靠劉備的,都是沒地方去燒冷灶而已,打的也是追隨大漢皇叔名號。

至於徐庶,只能說這人太耿直了,計謀和為人是兩碼事。

曹昂忽然想起,這一切的估計,是基於赤壁之戰勝負上的。

“那先生覺得,若是此番與東吳對戰不利呢?”

“對戰不利?”

賈詡一愣,他雖然勸曹操要穩,可也沒想過曹操如此勢大也能輸錒。

哪個都不是傻子,基本的條件都擺在這裡了,東吳也是一片哀嚎。

“若是如此,則三足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