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曹昂先來了這麼一句高調,反正辯證的說法很符合老祖宗的哲學。

果然,這句話讓現場很多名士點頭,悶不做聲的徐庶都微微頷首。

一般人聽起來就很假大空,但在場都不是一般人,這種語句的哲學意義是可以指導現實的。

就如同書本里一個個的公式,你覺得毫無作用,但生活中一切都是由此而起。

曹操微笑道:“中郎將說得好,此乃天下萬民之所願也!”

倒不是尬捧自己兒子,也不是他想打才這麼說,這句話確實精彩。

然而,這句話卻是因三國而出……

“也因此,如今諸侯割據的局面,遲早改觀,也必將一統!”

曹昂說了為什麼要打,這是大前提,他一邊說還一邊觀察其他的謀士。

點頭的,基本都主戰。

開始點頭現在沉思的,基本都不主張現在就打,比如賈詡。

第一句沒毛病,可曹昂後面這句就偷換概念了,我們研究的是要不要馬上打啊!

現場人人智商爆表,當然不可能被曹昂這句迷惑。

此時蔣幹問道:“中郎將,眼下已然入秋,秋收冬藏,此時進兵豈非不合大勢?”

忽悠別人可以,忽悠高智商的不行。

你說大勢,那別人就跟你談大勢,蔣幹的提問很犀利。

曹昂不就說個天時嗎,那蔣幹也說天時,此時天時大勢也不允許。

在古代,秋收之後農人一般是窩在家裡的,就連遊牧民族也不會在冬季大舉進犯。

“先生說得好,預則立,不預則廢,打仗,無外乎比較條件而已。”

“中郎將對於兵發頗有心得啊,那哪些條件與我有利呢?”

剛才曹昂也並非都在開小差,現場討論他都聽進去了,其實有的沒的都討論過……

就剛才的局面,彷彿只有曹操一人執意要打,其他人,就連程昱也在搖擺。

正因為曹操的堅持,所以這會才開那麼久。

那曹昂就從最大的說起:“末將以為,從最起先開始,我們應該討論這一戰有無必要。”

“然後,再討論這一戰是否與我有利,是否能打。”

“若是能打,咱們才可以討論如何打,是上兵,還是其次。”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曹昂說話也儘量在引用。

這些人可不好忽悠,別看蔣幹被後世黑得彷彿腦子都沒有,可如果他真的沒腦子,能坐到這個地方來?

那後世可就是在黑讀書人了,有才名不僅不聰明,還沒腦子……

現在看來,蔣幹非但不傻,還儀表堂堂,邏輯清晰。

這可不是在網路跟人撕,胡攪蠻纏的話,這些人可是不聽的,首先曹操就會把你叉出去。

蔣幹微微點頭:“中郎將盡得兵書之真諦,可有無必要呢?”

所以曹昂說的在他們看來還是廢話……

“有。”

曹昂斬釘截鐵地說,“未雨而籌謀,防患於未然,為將者須由先見之明。”

這句話出來,現場皆是一驚,所有謀士都奇怪了。

這不是曹昂才學多好,而是他知道後繼發展,他是知道歷史走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