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昂被賈詡說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對面增兵,和自己的大計有什麼關係。

“先生是說,如能再戰一場,就可獲取更大功勞?可也不知是誰來了啊。”

“公子,不論是誰,你且聽我說。”

賈詡終於坐了下來,“我原就不贊同此時出兵東吳,奈何丞相也未聽吾言,但此時或許是一個機會,丞相若是出兵不成,公子才有機會啊。”

“父親出兵不成……怎會出兵不成?”

“那自然是水寨沒建好,工期被耽誤了。”

原來是打這主意啊,有點意思,聽起來好像是故意和曹操對著幹。

但曹昂也不會懷疑賈詡在賣私貨,因為賈詡就不想太過拔尖,隨便跟曹操說了點自己的看法,曹操無論是否採納,他都不會再吭一聲。

打不打東吳,對賈詡都沒什麼影響,他在曹操手下已經不想爭什麼功名了。

若不是曹昂將他撈過來,賈詡都是打算混吃等死的。

他很清楚,曹操就算戰敗,也無人能撼動。

但現在的建議很有意思,如果換成曹操,他這麼說肯定會被懷疑。

就算是曹昂,如果不清楚那些歷史動向,也會懷疑賈詡有什麼私貨謀劃,你拐彎抹角不讓曹操出兵是什麼意思,會不會心向東吳?

然而他在曹昂面前居然說這話,也不好說是不是在故意試探。

賈詡想試試,曹昂是否如曹操一樣多疑?

“我明白了……先生的意思是,一直牽制著東吳,父親大軍來不了,那就只有我能表現了?”

“正是如此,對東吳用兵,既不大動干戈,又能達成一定的效果。”

“或許能促成一定的和談?”

“對,任何戰事都要有個結局,與東吳最好的結局,就是雙方都不必損失太大,同時又讓東吳讓步,打出一個丞相也能接受的結果。”

賈詡這是戰略設定,要造成這麼一種局面,才是對曹昂最有利的。

如果曹操來,碾壓了,那曹昂絕對得不到多少好處。

但如果曹操大敗,曹昂也不會得到多少好處,甚至立功了都不好跟曹操提,曹操大敗而歸心裡煩悶,不讓你碰釘子就不錯了。

如果……這個戰局呈現一箇中間狀態呢?

就是打著打著,雙方和談了,孫權認慫!

“倒不是沒有機會,如今東吳勢力被我多處大軍牽制,我都懷疑他們哪來的增援,可如果能從赤壁找到突破口的話,我也未嘗不能做點事。”

“公子,在赤壁水戰,乃是東吳最自信的,他們自然願意在此處開戰,但對公子來說,就難得多了,畢竟水戰確實是東吳所長。”

戰略定下了,就看戰術怎麼執行,想在東吳以水戰讓他們屈服……是有點難。

別人聽起來就很扯,可賈詡這麼說了,曹昂居然覺得非常有可能!

因為有史為鑑……

東吳不可能全力來應對曹昂的,到處都有牽制,他們只能用添油戰術。

曹昂這裡只要打贏一仗,他們就會又派點兵,讓一個將領過來應付。

他們不敢全力出擊攻打曹昂,因為曹操定會抄了他們老家!

“有意思,就如一水池下開了個洞,水就會慢慢流光!”

曹昂興奮起來,如今是自己施展拳腳的時候了,但還是有問題,“若是工期耽誤,父親怪罪下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