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東吳孫仲謀(第2/2頁)
章節報錯
周瑜想了想說:“瑜以為,不能現在打,只消派人盯好他們。”
孫權還是為難:“若現在不打,等營寨建好曹操揮師南下?”
“主公,曹操若降揮軍南下,也無須先遣這一軍來到。”
“對,公瑾以為曹操這一步是為何?”
“那當是曹操並未完全下決心,或是在一眾謀士中也未達成一致。”
“那……我們該如何讓曹操打消這個念頭?”
作為東吳,他們兵力肯定不能跟曹操比,就算不號稱百萬大軍他們也比不了。
哪怕就這些荊州軍,明面上都可以和東吳軍五五開。
江東和荊州是我打不下你,但你要來打我也不可能,算是勢力平衡。
所以他們不在乎曹昂這一支軍隊,肯定是打不了東吳的。
怎麼讓曹操斷了這念想,其實周瑜也一直在考慮。
“主公,赤壁暫且增兵,以防曹昂輕舉妄動,可以增加一些雜兵。”
“嗯,威懾住就好,起碼給他一個人多勢眾的感覺。”
精兵誰都不多,但雜兵多啊,隨便招募就有,不用訓練的。
只要你擺那麼多人在戰場上,其實也是威懾,不光敵軍會忌憚,自己人看著也有信心。
所以,賈詡這一計高明就在這裡。
東吳的精兵要防止曹操突破,就只能招募很多雜兵充數,號稱帶甲幾十萬。
事實上,三國時期真正有幾十萬常備軍的,也就曹操。
再添一點,曹操實際上真能拉起百萬大軍,只是地盤太大,曹操怎麼可能都帶過來。
賈詡要的是東吳增兵,但又沒有實際上的戰鬥力。
這點就比曹昂老道多了,既然敵人都到了河對面,不給點壓力怎麼行,就不讓他們舒服。
周瑜看孫權點頭之後,自己又想了想。
“主公,若是無法打消曹操的這個念頭,他就真來了。”
“公瑾這是何意?”
“主公麾下名士眾多,曹操勢大,屆時定會有人畏懼,所以主公還是先有所準備才好。”
“公瑾的意思是,曹操真會來?”
誰不怕,孫權自己也是怕的,以曹操這些年打仗的風格,可謂是果斷堅決。
等曹操大軍順江而下的時候,實力對比似乎就變成了很容易的數學題,大家都會算。
周瑜嘆息一聲,看來主公是真的怕。
雖有曹操讚譽“生子當如孫仲謀”,但其實孫權的勇悍根本不能跟他哥和他爹比。
孫堅孫策多有進取心,到了孫權這裡他表現再怎麼好,其實廢了。
想固守家業,有那麼容易嗎?
都說劉禪很廢,但其實孫權又強到哪裡去呢,他們都一樣,想偏安一隅。
周瑜嘆了口氣就說:“一切未明,還不好說,主公有個心裡準備吧。”
“公瑾,不如……咱們動雷霆之勢,一舉將那曹昂拿下,以此威脅曹操,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