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聘是曹操招降的,當時還演了一出呢。

曹操拿下荊州的時候,想要招攬文聘,起初文聘不去見曹操,一直等到曹操召見。

當時文聘就表達了羞愧,說自己沒保住荊州,愧對先主。

這種場合曹操最容易感性了,所以當時就很感動,然後就讚譽了文聘,力勸他為自己效力。

所以,文聘確實是想表現自己,他憋著一股勁呢。

但你在曹昂這裡,就不吃這套!

為將者竟然發牢騷,行軍途中無視規矩埋怨主帥,這可是低階錯誤。

“軍法處置就過了,不至於。”

曹昂搖搖頭,“我知你立功心切,但不要急,首先把該做的事情做了。”

文聘現在可老實多了:“是,屬下必以中郎將馬首是瞻!”

這才對嘛,軍人要有軍人的樣子,不能脾氣來了想一套是一套。

還好,文聘並非那種蠻將,他還算是個智將,十分忠勇。

一開始的態度,其實就是沒把曹昂當回事。

很正常,還沒開始有太多交流的時候,他就想著我臣服的是你父親,不是你。

而曹昂才歸來,在軍中也還沒什麼威望,大家對他都很陌生。

別說軍中的其他人了,現在練曹操對這個兒子都有點陌生……

在沒有任何個人魅力以及威望的前提下,就不能指望這些將領對自己有多仰慕,所以曹昂只能是用軍規來限制。

你不服我,我不需要你服,按規定做就行。

“也不必如此,你我之間照章辦事,在軍規約束之外,你也可以不聽。”

一些將領脾氣很大,特別是有本事的,如果仗著自己是丞相兒子就肆意妄為,那他必然不會尊敬你,這位文聘起碼不是那種一味巴結的人。

“中郎將,末將明白了!”

文聘按軍中規定行禮,曹昂這種不遠不近的關係處理方式讓他嚴肅起來。

有軍規的約束,令行禁止,才讓曹昂有一種掌握大軍的感覺。

四周看看,寬闊的江面上,船隊排成長長一條,往後看不到頭。

十萬人的大軍……

其實數字是誇張的,當然人數並不能都算到軍人,大多數是船伕,還有隨軍民工,這些人是搭建水寨的主力。

光是這些人就佔了一大部分,再刨除宣稱人數的水分,實際軍人並沒有多少。

而真正能戰的軍隊,就是蔡瑁張允的本部,人數有幾千人。

以及荊州軍的幾千人,現在歸文聘管。

所有這些真正能戰的軍隊,加起來不過萬餘……

這些兵力足夠了,起碼東吳不敢主動來攻,因為陸上有曹操的幾路大軍在震懾,東吳如果出動足夠拿下這個先鋒部隊的大軍,那後方必然空虛。

屆時,周圍的幾路大軍可從陸路進行奪城。

而真正在水面上進行的戰鬥,其實幾千人也足夠,江面上也擺不下多少條船。

這是江河,不是大海。

文聘告退下去,他得監督船隊的行軍,樓船上曹昂就獨自欣賞這宏偉的船隊。

這是他從未有過的感覺,一個人掌控一支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