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後

西疆境內玉寧山

山下玉寧山莊主人薛廣祿,在十五年前天下動盪,西疆塔戎交戰時,先是收服武林眾人,將江湖散眾集結一心,後為家國大義,助西疆將士平叛塔戎,戰事終結後,朝廷封賞,西疆王上賞賜親筆書寫的牌匾,懸掛于山莊正門之上,並賞賜金銀玉帛無數。

江湖人士也都欽佩,一時間玉寧山莊名聲大噪,威望頗高,雖未弄什麼盟主之類的名頭,但周邊門派都受其庇佑,若是有了什麼紛爭,不便投官的,也多半求助於薛廣祿斷公道。

薛廣祿人到中年才得一子,夫人因為生產大病,過早亡逝,孩子生下後體弱多病,為求他健康長大,取名薛陽,意為壽昌比日,

素日裡親自悉心教導,但唯此一子,又心疼他幼時喪母,難免嬌慣,養得薛陽脾氣孤傲難纏。

小時還只在山莊裡上村下跳,頂多捉弄下僕婢,倒是沒鬧騰太大,可過了十四歲以後,他就不願只在莊裡山上轉悠了,薛廣祿也希望兒子見多識廣,便派人跟著他四處遊走。

再大一些,他就不肯帶人出門了,嫌棄那些下人總是拘著他,選擇獨自離莊。

下山遊玩時,雜七雜八得罪過人,一時解救了山匪手上的百姓,一時又砸了酒家的桌椅板凳,再一時打了府衙的差人,又一時搶了門派手裡的功夫秘籍,不可計數。

旁的就算了,涉及到衙門或者江湖門派的事,少不得老父親上下打點。

薛廣祿年紀漸長,心知不能照看他一生一世,總有年老力弱之際,便不再放他時時外出,將手中的事務挑幾件交給他,讓他幫忙處理,既可以鍛鍊他能耐,又可分散他精力,不用總盯在闖禍上。

近段日子,收到不少訊息,說是宥城裡的雲錦坊被各路江湖人士盯上,老坊主李默天有著一雙巧手,能製作各種稀奇古怪的衣衫外罩,雖說主要以為人富戶權貴量體裁衣營生,但偶爾也為行走江湖的人制作幾件能護體的罩衫。

這兩年雲錦坊名聲鵲起,只因李默天製成的金縷衫,輕便合身,可做普通內衫穿在身上,若是領子做高些,能將全身皆護住,刀槍不入,除非敵家從上方劈開腦瓜,否則,但從兵器上難以傷到穿金縷衫的人。

這種好物,即便價值連城,需要等三個月之久,而且還得他願意才給做,如此挑剔的條件,上門求買的人仍絡繹不絕。

但凡有點手藝的人難免心高氣傲些,李默天也不意外,對求取金縷衫的人百般挑剔,不合眼緣的還不願搭理,是以兩年來,金縷衫在世不過四件,極為稀少。

加之李默天近半年來身子骨每況愈下,精力體力不如從前,是以金縷衫水漲船高,千金難換。

李默天只有一子一女,兒子年紀尚小,女兒年已二十,尚未婚配,平日幫忙搭理坊裡生意,如今李默天病倒,雲錦坊上下大大小小事務,全都由她說了算,有傳言老坊主將所有手藝都傳給了這個得寵得重用的女兒。

行走江湖的人紛紛奔向宥城,繞著雲錦坊打轉,大有搶奪金縷衣秘方的架勢。

越是離奇的傳聞越是流傳得廣,關於雲錦坊的訊息連南疆和塔戎都有人知道,來往宥城的人又多又雜,薛廣祿得知此事後,擔心若再鬧大,引得衙門注意,恐怕會引起事端。

朝廷上早就有人說要對江湖門派多加看管節制,若是雲錦坊將塔戎南疆都扯進來,恐怕整個武林都要受連累。

戰亂時候,江湖人士是救國的俠義之士,但現在國泰民安,整個武林都可有可無,平安無事的時候,自可以留著你,鬧起事來,就成了禍害,早晚得除去。

思來想去,他決定派薛陽前去,一來,有玉寧山莊的聲望在,他派當家大少爺坐鎮,尋常門派的人自要給他幾分薄面,不會再鬧,那些個心思各異的人想要折騰,以薛陽的能耐,也可助陣,壓制住他們。

畢竟他這個兒子,讓他治國安邦難,對付蓄意滋事,想趁火打劫的傢伙,可是綽綽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