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成也司天監,敗也司天監(第2/2頁)
章節報錯
一聲嘆息,兩次殺心無疾而終。
寧王殿下離去以後,遠處樹上的蕭靜嵐也不見了蹤影。
李敬輝又站了半刻鐘,才從拱橋上越過金水河,走進細微聲響匯成一處繁華的宮城,去養心殿的路上,吳廷聲聽見陛下輕聲問了一句,“武英閣大學士都拒辭不受,朕還要怎麼去拉攏陳無雙,難道要把龍椅讓給他來坐不成?”
內廷首領太監不敢接話。
快要到養心殿時,李敬輝頓住腳步,“什麼時辰了?”
吳廷聲忙答道:“回陛下,夜深露重,已是亥時了。”
元璽皇帝嗯了一聲,轉身朝太平湖的方向緩緩走去,“讓人去太醫院宣旨朕口諭,召太醫令楚鶴卿來一趟,朕在太平湖畔的亭子裡等他,囑咐他帶那柄竹劍蜻蜓來,朕想看一看。”吳廷聲應了聲是,回頭一瞥,隨意招手在附近喚來個小太監,耳語幾句,那小太監欣喜若狂,忙不迭接過他的腰牌,能替內廷首領跑一回腿,這可是盼都盼不來的大好機會,何況是去宣旨,楚大人定然有賞,到時候自己機靈些,或許能求得兩顆祛病健體的丹藥,不,做人不能貪心,一顆就夠了。
打發走他,吳廷聲又讓人去養心殿取陛下的外袍,安排宮女去太平湖畔泡好茶等著。
兩人一前一後走到亭子裡時,石桌上的一壺茶正散出幽幽香氣,李敬輝坐在石凳上看著那艘先帝最喜歡的小船,不斷回想著李敬廷先前說過的那些話,原來陳無雙已經能讓大半個江湖傾心,無人可用的司天監反而要比陳伯庸執掌觀星樓時名望更高了。
寧王的意思很明顯,如果陳無雙實在不能為皇家所用,殺了他是最好的選擇,絕不能眼睜睜看著他一日比一日勢大,這件事不難想到後果,黑鐵山崖那群人實力再高深莫測,畢竟也只是一個隱忍多年的修士門派,即便傳說中的綠袍閻羅君可以跟蘇慕仙抗衡,門下弟子也擋不住駐仙山、孤舟島一起聯手征伐。
一旦陳無雙真能夠在皇家不出力馳援的情況下,悍然把漠北妖族驅趕回北境城牆之外,挽救雍州於水火,那麼他在江湖中的聲威就不可估量了,當年太祖皇帝李向就是起於江湖,同樣的路,李姓天家絕不許有人再重走一遍。
可悲的是,而今的大周甚至比前朝最後一位皇帝在位時的局面更亂。
史書上說的清楚,前朝末年不過主弱臣強、諸侯欺國,可現在的大周北有妖族窺視、南有兇獸覬覦,各州都督也沒好到哪裡去,徵調青州、濟州、燕州兵力前去討伐謝逸塵的郭奉平至今沒有尺寸之功,卻以種種藉口不肯回京就任武泰閣大學士。
按先帝景禎的構想,是要讓郭奉平帶兵去雍州面對漠北妖族,李敬輝對此已經不抱任何希望。
溫文儒雅的太醫令來得很快,名為蜻蜓的竹劍不好像尋常兵刃一樣懸在腰間,就簡簡單單提在手裡,匆匆幾步走到亭子外躬身行禮,“臣楚鶴卿,恭請陛下秋安。”
李敬輝擠出一絲笑容,起身走出亭子攙起他,“愛卿不必多禮。吳公公記下,此後楚愛卿可面君不跪。”
楚鶴卿心裡一動,出言謝恩。
元璽皇帝拉著他走進亭子裡坐下,伸手拿起那截翠竹仔細端詳,和聲問道:“愛卿這柄竹劍無刃無鋒,如何殺人?”
楚鶴卿謹守為人臣子的禮數,目不斜視,坦言解釋道:“修成五境,飛花摘葉皆可為劍。”
李敬輝點了點頭,這是老生常談的說法了,又問道:“愛卿與蕭靜嵐,誰的修為更高些?”
連算不上高手修士的吳廷聲都很清楚,雖說兩人都是十一品凌虛境的劍修,但楚鶴卿當年曾高中過探花郎,後來轉為修劍,再後來又潛心學醫,不只在劍道上的成就了不起,醫術更是躋身於能與南海段百草齊名的當世三大神醫之中,單論天資,遠勝蕭靜嵐。
十一品跟十一品不同,京都城很多人都知道,楚鶴卿是陳仲平的手下敗將,據說多年來兩人互相交手數次,不管是劍意、劍氣、劍法還是御劍術,陳仲平統統居高臨下碾壓過太醫令,這就是儒家讀書人所說的術業有專攻。
因此,楚鶴卿跟蕭靜嵐誰的修為更高,確實不好說。
太醫令沉吟片刻,微微搖頭,“臣沒與蕭大人交過手,不敢說。”
這個回答並沒有讓元璽皇帝覺得意外,緊接著又問道:“蕭靜嵐說此生或許有機會踏足十二品,那愛卿有幾成把握?”
楚鶴卿這次給出了一個果斷的回答:“十成。若是身在京都,臣三五年之後能邁出那一步,若是身在江湖,或許還要快一些。”
吳廷聲倒吸一口涼氣。
其實楚鶴卿說得很謙虛,他已經摸到了十二品的門檻,但修士的晉升機緣往往是在生死之間的一線明悟,如果他現在棄官不做,去北境或者南疆尋找感悟,有一年半載大概就能捅破那一層不厚的窗戶紙兒。
把竹劍蜻蜓放回桌上,李敬輝今夜第一次笑得舒心,“朕,想讓你去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