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另一劍留給道家祖庭(第1/2頁)
章節報錯
松樹下的蔭涼裡擺了張不大的桌子,幾樣精緻可口的小菜,一大盤雲瀾江以南才有的瓜果,再加上用味道鮮美的菌菇佐味在砂鍋裡慢火燉出來的豆腐,圍坐在桌邊的三人裡,就只有嚮往劍仙風流的空空小和尚一個人埋頭吃飯,捧著比他兩個手掌心還大的瓷碗狼吞虎嚥。
屏退了越秀劍閣一眾見到老和尚之後訝然大驚的劍修,面北朝南坐於主位的任平生十指交叉抱著膝蓋,望向風光更勝雲州青山綠水的十萬大山,怔怔出神。有詩文說高處不勝寒,這高處可以是世襲罔替靖南公的朝堂,可以是十二品劍修越秀劍閣掌門的江湖,也可以是盛夏將至仍有涼風習習的此刻峰頂,良久,他聽見一直閉目調息的空相神僧緩緩吐出一口氣。
老和尚自身就是在醫術上與太醫令楚鶴卿各有所長的當世三大神醫之一,強行藉助守靜神僧那顆指骨舍利踏足十二品境界問出一劍,不至於受重傷,只是這位當今佛家修士第一人所付出的代價不僅僅是境界將會跌落,而且原本有希望造炬成陽的神僧此生再也無緣渡劫境,即便日後能以丹藥輔助苦修,恐怕至多也就能達到他上越秀劍閣之前的境界。
但他臉上的笑意極為欣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修佛修到骨髓裡都快成了香灰,境界跌落這種事不會立竿見影,而是會在加下來的半個多月裡逐漸跌落至十品,伸手摸了摸年紀只夠做他孫兒輩的小和尚光頭,溫聲道:“慢些吃,慢些吃。”
任平生轉頭看向一雙筷子掄得虎虎生風的小和尚,兩位這時候本不該出現在雲州的空字輩高僧一個朝氣勃勃、一個暮靄沉沉,默然片刻輕聲問道:“依神僧看,任某如今與崑崙蘇慕仙相比,孰強孰弱?”
當年蘇慕仙曾孤身一人怒而打上鹿山,縱劍劈毀白馬禪寺山門,並在大雄寶殿供奉的釋迦牟尼佛祖金身法像背後留下兩句罵人的打油詩,而後從容破了有四大神僧在場的金剛伏魔陣瀟灑離去,這樁舊事原本不該公之於眾,是陳仲平堵著宮城口不擇言大罵了當朝國師整整兩個時辰,才被江湖中許多隻敢在淺水處撲騰的小魚小蝦得知。
出家人不打誑語,空相神僧略一沉吟就直言不諱道:“蘇崑侖被譽為當世劍仙,當之無愧。靖南公與他同為十二品,若是論劍道修為心無掛礙之純粹,飽嘗白髮人送黑髮人之痛的蘇崑侖應是有所不及,若是論修劍天賦以及對劍道的理解,蘇崑侖一騎絕塵,怕是唯有兩百年前的逢春公能夠與之媲美。”
任平生皺了皺眉,不死心道:“那任某如果與他做生死之爭,結果如何?”
被香噴噴米飯撐得腮幫子鼓脹起來的小和尚頓時停下咀嚼,抬頭看向勝了靖南公的師兄,空相神僧搖了搖頭,語氣中毫不掩飾對蘇慕仙的推崇,“二尺七寸驚鴻劍在手,蘇崑侖可稱舉世無敵。”
任平生只得苦笑,一生辛苦算計,甚至為追求所謂的心無掛礙不惜機關用盡,到頭來還是比不過重情的蘇慕仙,這兩句話他其實不用問老和尚,答案早就在心裡,只是不甘心,喃喃道:“修劍當無情···”
老和尚低宣一生佛號,做悲苦相,“道是無情,生靈有情。”
保和殿外當著陳伯庸的面一劍斬去景禎皇帝七成壽數的任平生,此時一臉掩飾不住的黯然,低聲道:“你要如何為陳無雙做靠山任某不管。那一劍飼虎既然是你勝了,說吧,想要什麼?”
空相神僧嗯了一聲,伸手指了指頭頂道:“老僧知道靖南公想要的是何物,無非就是推波助瀾讓眼下沉痾難起的大周王朝更快傾覆,在有上界仙人臨凡爭搶氣運之前,聚攏雲瀾江以南的氣運從而一舉渡劫飛昇,去尋求無上大道。”
任平生輕聲一哼,不置可否。
“人各有志,老僧更希望靖南公能早日邁出那一步,若是晚了,靖南公與陳無雙之間難免會有一戰,之所以特意找鎮國公府借了柄劍來越秀,就是想逼著施主答應一件事。”空相拍了拍小和尚稚嫩的肩膀,示意他把嘴裡的東西嚥下去。
任平生斜瞥了他一眼,沒想到司天監的嫡傳弟子會成為白馬禪寺的軟肋,沉吟道:“在神僧問出那一劍之前,任某已經說過不會往越秀以北的地方去,但陳無雙只要來南疆,我還是會出手殺他,任某也不是第一次做損人利己的事情,搶了他身上的氣運,可比在這裡苦等天下大亂來得容易。”
小和尚抬頭用力瞪了口口聲聲要殺陳無雙的靖南公一眼,興許是覺得自己手裡還捧著人家越秀劍閣的飯碗,不能吃飽了就罵娘,要罵也得等下了山再罵,悻悻又低下頭去跟碗裡的米飯較勁,這已經是第二碗,雲州的米飯好像比鹿山的香,尤其是拌上菌菇豆腐湯。
老和尚不以為意地捻著念珠,目光投向不遠處空無一人的峰頂大殿,那座大殿他在很久以前還是個年輕僧人時曾經跟隨寺裡上一任住持進去過,還能記得裡面供奉著三柄不次於逢春公焦骨牡丹的好劍,剛才任平生用的那把佩劍並不是其中之一,“老僧想要讓靖南公答應的事情,在問劍之前就已經得到了還算滿意的說法,那就厚顏無賴一回,換一件事情說。”
任平生盯著他臉上的神情,沒有出聲。
空相神僧明知道這件事說出來,興許會惹惱了眼前的十二品劍修,但還是義無反顧指著大殿正門裡面的幽靜道:“老僧想要帶走裡面那具屍骨,日後安葬在百花山莊門外的浣花溪邊。”
小和尚瞬間感覺到一股冰冷的濃重殺機,從靖南公雙眼中迅速瀰漫,籠住整座峰頂,不由擔心地看向其實打不過任平生的師兄,隨後就順著空相手指的方向朝大殿看去,那座大殿規模不小,佔據了峰頂一半的面積,紅牆金瓦莊嚴肅穆,只是門楣上沒有任何牌匾,看起來總讓人覺得缺了些什麼重要的東西。
大殿本來是有牌匾的,空相神僧清楚記得,幾十年前第一次來這座煊赫劍修門派,看過秀麗怡人的越秀八景之後,上一任住持就是帶著他在大殿裡面吃了一頓齋飯,那時候大殿正門上,懸掛著一塊牌匾,是朝堂和江湖中都一向少見的行書,筆跡流暢而有力,名字跟大周朝歷代天子的寢宮完全相同,養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