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城很像是一間四下裡漏風的破茅屋。

保和殿的朝會剛散了不多時,元璽皇帝接連頒佈的一十六道聖旨就隻字不差地傳到了鎮國公府,照舊坐在連廊裡曬太陽的陳無雙,此時又饒有興致聽侷促不安的五城兵馬司原副指揮使董三思從頭到尾重複了一遍。

這一次,請旨要北上雍州的觀星樓主遲遲沒有定下動身出京的日子,原因有兩點。

一是料定朝中必然會有幾個位高爵顯的重臣登門拜訪,譬如首輔大學士楊之清,譬如至今沒摸清其用意的原戶部尚書王宗厚,在明妍公主離去之後,陳無雙覺得或許還會有讓他出乎意料的角色登臺唱戲,眼前拘謹偏著半邊屁股坐在連廊裡的董三思就是其中之一。

另一點,墨莉的修為已經一隻腳踏進了四境,說這幾天不僅體內真氣流轉速度有了變化,且靈識也比之前更為凝實,明顯是即將晉升七品境界的徵兆,孤舟島掌門正在觀星樓一層悉心指點,想著能讓她在跟隨陳無雙再度出京前穩固修為。

林秋堂私下裡跟陳無雙聊過一次,直言不諱,說沈辭雲能在這等年紀修成八品,多半是得益於幼年時間服下的那顆離恨仙丹,十一年之久,至今他體內仍有沒能完全吸收的藥力殘存,可見那枚被陳仲平稱為不該是人間應有之物的丹藥何等霸道。

而陳無雙則不同。

他能修成八品境界,除去司天監從燕州守拙劍廬得來的抱朴訣功法尤為殊異之外,也確確實實是天資卓越,林秋堂甚至覺得,陳無雙或許能在二十歲之前登臨九品,有望摘得江湖千年有餘最年輕的五境高人名分,孤舟島對此自然樂見其成。

林秋堂本想著盡心盡力指點幾句,可在細細感受過陳無雙不破不立的蓬勃劍意之後,遺憾地嘆息良久,說他有心指點卻實在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想來想去說不出個所以然,只好另闢蹊徑,說破而後立這四個字中隱含浩然大道,既然陳無雙走了一條前無古人的路,不如就潛心精研《春秋》,興許能再從中悟出一門不同於任何御劍術或是劍法的絕學。

陳無雙當然知道這是金玉良言,索性天天聽著賈康年一如既往的翻書聲默背《春秋》,寧退之當年能創出一套圓潤自如的劍法,他也想試一試身兼四門頂尖御劍術的自己能不能青出於藍,所以在聽董三思說話時,一直扯著蟒袍衣袖輕柔擦拭焦骨牡丹劍身。

這個舉動看在董三思眼裡,不禁冷汗直冒。

擔任五城兵馬司副指揮使的這些年來,他不止一次聽人或用譏諷、或用讚許的語氣說他名字取的貼切,位卑而權重的五城兵馬司是京都裡頭一號容易沾染是非的衙門,一十九處坊市裡最愛惹是生非的,不是世家豪門的膏粱子弟,就是妄議國事的清高書生,前者惹不起、後者不好惹,百姓眼中高高在上的副指揮使大人只能委委屈屈夾著尾巴做人,委實是凡事不能不三思。

久而久之,儘管有樞密副使郭奉平在身後做靠山,董三思的性子也難免越來越優柔寡斷,要不是家裡明白些自家夫君苦處的婆娘出言開導,他還不見得能下定決心來鎮國公府拜見陳無雙,眼下郭大將軍遠在涼州溱川城,而他卻馬上就要離京去雲州麗水城履新赴任,天南地北,那座靠山想來是很難再指望得上了,不如另覓高枝。

如果說司天監觀星樓主不值得他投靠,那承襲了鎮國公爵位之後的陳無雙就是真正的高枝了。

十六道聖旨,董三思抹著冷汗說了足足一個多時辰,連賈康年的翻書聲都逐漸變得越來越慢,張正言則始終面帶笑意在一旁嗑著瓜子,兩個讀書人聽得津津有味,倒是苦了替陳無雙搖扇子的徐稱心,嘟著嘴面色不善地看向董三思,恨不得上前踹他兩腳,好出一口手腕都酸了的惡氣。

年輕觀星樓主有言在先,這幾天徐稱心表現不錯的話,他就親自去跟林秋堂說情,讓孤舟島十一品境界的掌門。&n&nbsp本章未完!

第一百七十九章 三思而後行

高人教她幾手精妙劍法,還說會在出京以前送她一柄好劍,所以小坤道近日來連師父都不多理會,天天跟在陳無雙後面殷勤伺候,端茶倒水就不提了,已經立秋的天氣,偏要讓她搖扇子。

窮酸書生看了眼徐稱心的表情,忍俊不禁。

董三思對聖旨上加以封賞的人物都頗有了解,只是那搖扇子的可惡小丫鬟至今連一杯茶水都沒有端來奉上,讓眼下已經升任正五品雲州將軍的他很是口乾舌燥,眼見日頭有了偏西的跡象,有些於心不忍的賈康年才斟了一杯溫茶遞過去。

受寵若驚的董三思瞥了眼陳無雙的臉色,慌忙起身接過茶杯,輕聲問道:“下官失禮,還未請教先生尊姓?”

精神一天強過一天的賈康年擺擺手,笑道:“不敢當。在下只是一介區區沒有功名的書生,免尊姓賈,名康年。”

董三思立刻就聽出賈康年有楚州口音,順勢問道:“賈先生是楚州人?”

賈康年嗯了一聲,不再多說,重新坐回去剛要低頭看書,抬眼看見徐稱心歪頭苦著臉,拿起身側摞著的幾本書,溫聲道:“這幾本書賈某已經看過了,煩勞徐小道長去觀星樓換幾本,拿什麼都好,賈某看書不挑。”

徐稱心如蒙大赦,把那柄從張正言手裡搶來的摺扇扔在陳無雙懷裡,一溜煙沒了影兒。

陳無雙呵呵笑著把摺扇合上,還給眼巴巴的窮酸書生,“賈先生心善吶。董指揮使,唔,現在該稱呼你為董將軍才合適了。”

董三思再次起身,連聲道不敢。

陳無雙親手拎起茶壺,替他滿上一杯,笑問道:“將軍此來,想必除了給我講解一遍今日喜得升遷的幾位朝中重臣,還有別的說法?司天監不算是開府建衙的所在,有什麼話不妨直說,猜來猜去打機鋒的那一套我懶得聽。”

董三思茫然看向抱膝而坐的賈康年。@精華\/書閣·無錯首發~~

他早就知道眼前這位身穿團龍蟒袍的公子爺最不講規矩,可今天才算徹底領教了他直來直去的脾氣,原先在家裡反覆斟酌好的說辭竟然好像一瞬間都忘了個乾淨,囁嚅幾聲不知道該從哪裡說起。

心善的賈康年輕笑一聲,提點道:“照剛才所說,董將軍是要遠赴七千裡外的雲州赴任?賈某看過《大周皇輿圖》,昨天還聽常老先生唸叨來著,說百花山莊所在的山谷離著麗水城不算很遠。”

不知道他口中那位常老先生又是何許人也的董三思被一語點醒,感激地看了眼賈康年,找回思路來恭恭敬敬放下茶杯,“公爺,天策大將軍調兵出京時,曾跟下官密談過一次。”

陳無雙笑吟吟坐回原處,揣著明白裝糊塗道:“哦?董將軍跟郭奉平有交情?”

董三思狠了狠心,想要讓這位年輕鎮國公接納自己,就不能再有任何事情瞞著他,索性和盤托出道:“不瞞公爺,下官出身卑賤,能坐上五城兵馬司副指揮使的位子,就是走了郭大將軍的門路,說是他一手扶植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