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陳宇回到營地,透過看到的情況,推測的一樣。

兩個字——缺人!

陳宇和劉興中碰頭之後,一番商議,除了要繼續加強電臺廣播。

搜救隊,以後還要增加一項任務,就是將小區營地的印刷‘廣告’,儘可能往更遠的城區投放。

讓儘可能多的人,真真切切的看到、感受到,營地的存在。

為此,劉興中在陳宇回來之前,已經安排人改造宣傳車,以及印刷大字報。

只等陳宇同意,就從明天開始。

從搜救隊裡,單獨抽調幾支搜救小組,專門開著宣傳車在城區遊走,擴大小區營地的影響範圍。

陳宇在同意的同時,也決定提前返回市中心的三號地下掩體。

掩體內的那批倖存者,如果能夠加入到營地建設,會極大緩解營地目前高速發展到來的窘迫。

而且,依著陳宇的想法,單單只是掩體裡的倖存者,還不能滿足他的胃口。

陳宇他還打算,在市中心再組織一波救援。

將溫泉廣場那附近,可能存在的倖存者,全部帶出來。

以陳宇和沈玉從地下掩體撤出前,在附近搜救的那一撥推測,溫泉廣場所在的那片廣闊區域,至少有接近萬人的倖存者存在。

心中有了決定,陳宇立即就讓劉興中,召集其他幾名異能覺醒者開會商討方案。

實際上,具體方案也沒多複雜。

幾個人主要還是談論的,營地人員接收,協助支援,以及人手抽調的問題。

方案成形,幾個人就分頭行動。

很快,以特攻隊為核心隊伍,兩支搜救隊小組為輔,共計幾十號進化者組成的隊伍,就被組織了起來。

這支隊伍,將跟隨陳宇和沈玉,一起前往市中心。

他們的首要任務是協助撤離,三號地下掩體內的倖存者。

次要任務,則是整支隊伍將在市中心滯留三天,這三天內,他們將跟隨陳宇和沈玉搜救更多的倖存者。

同時,小區營地這邊,也以三天為限。

在陳宇他們離開後的第三天,組織營地內更多的力量,前往預定接應位置以防不測。

之所以需要提前約定,而不是實時溝通。

主要就是因為,營地通訊裝置的限制。

營地現有的無線裝置,僅能維持以小區為中心,方圓五公里內的無線聯絡。

市中心距離營地,超過十公里。

在沒有無線中繼站的情況下,想要實現實時通訊,營地目前還做不到。

陳宇寄以厚望的,就是三號掩體內的,那幾套軍用電臺,以及地方軍區許諾,將會安排人送來的更高階數字化通訊裝置。

反過來,也說明,小區營地目前不單單缺人,還缺科技技術人才。

專業人才的缺失,將會直接制約,營地後續更深層次的發展。

這也是末日中‘民間’勢力,在發展初期、中期的通病。

陳宇默默記下,這個短板,並提醒劉興中,關於技術人才的甄別篩選,務必要認真對待。

其實,不用陳宇提醒,劉興中本身就很重視這一點。

小區營地,能夠及時和政府軍方取得聯絡,就是因為劉興中早早分類了營地內的技術人員,找到了可以改裝大功率電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