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不管哪一皇子。

太嗣大皇子也好、帝師派也罷、又或是弒兄篡位派,他們皆停下腳步的意味。

「陽公,救我!」

滿衣服是血的大皇子,停下亡命狂奔的腳步後,噗通一跪,竟稱陽生子為陽公,要知道,年輕人跟他們這些人在年紀上也是差不多的年齡,稱呼陽公是不是有點過了?

絕對,一丁兒點都沒有過!

稱呼陽公的這名年輕人,於他而言就是自己的救命稻草。

「陽公不可,這位大皇子生性***,不知道與宮裡面多少宮女勾搭,試問這樣的人能統領太平王朝?能做帝國的天子嗎?六兒還請陽公明察!」

說話的,是帝師派的六皇子。

他將自己稱為六兒,也是跟大皇子那樣噗通跪在地面,尊稱宮巔迎風站立的那名年輕人為陽公。

「萬萬不行啊陽公,聽三兒慢慢給您細細道來,大皇子貪Yin無蕩是毫無疑問的事實。

但五皇子跟六皇子也不是好鳥,他倆生性暴戾,殘害忠良無數,就問這樣的人當上了天子又如何?只會成為昏君,還請陽公明察秋毫。」

你跪,他跪,咱也跪。

弒兄篡位派的三大皇子,有樣學樣,照樣噗通一聲跪在了地面上,靜待宮巔上那道年輕身影有所舉措。

被稱呼為陽公的年輕人陽生子,看著各皇子間的爭鬥,沒有回應,只是伸出右手,指向另一個方位,示意聽從宮廷中樞院的詔令即可。

這中樞院乃是太平王朝這座帝國,最重要的中樞機構,也是太陽宮議政最多的機構。

裡面的人,是擔系朝政運轉紐帶的一甘朝臣人物。

此刻,大批大批計程車林人物從中樞院走了出來,來到太陽宮殿那兩千九百九的漢玉臺階前,宣讀一則詔令。

這則詔令乃由士大夫、大謀略家瑾良共同署名,聯銜陳奏的。

天子崩殂,烏鵲嘶吟,陛下殯天。

誠此危急存亡之際,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陛下也。

誠故開布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今陛下歿於位,本欲託於太嗣,仰寄大輔,而今卻靡不盡則,天命有常,人生有限,朕自深哀卒歲良苦,若有知音者莫不感嘆。

煢煢孤魂,弘志歸極,一念仰天,不為旁騖,今特宣告天下,由士大夫暫任朝席,諭奉先祖之令,世所難追,庶可遵奉,永為法度。

自今已後,惟大夫訓示,使天下大治,龍翔鳳翥,若有逆臣作亂,必倡群英共誅斬草除根之,以昭朕之嚴明。

朕之皇嗣罷黜,削其皇爵,貶為庶民,不得再踏入皇宮一步。

望各郡官員,百姓豪商,務盡職守,勤政安民,勿使三災四怨,嚴受諭旨。

文武百官,勤勉修業,操守清純,以致天下綏靖,子孫永昌。

另有良士入宮,其聲響如雷,其威振中州,今蒞及朕,與君一測,方知君之古風壯盛,威德遍於四方。

特以此詔,昭告天下。

封陽公為

天行者,加六品冠帶,享天子之禮,以表朕之嘉許,欽此。

「都退吧。」年輕人拂手再揮,九皇奪位的戲碼在這時終結。

也間接保下他們的命,只不過已經被貶為了庶民,且終身不再進得皇宮,再也無法隨意執掌生殺大權。

而他陽生子也在經此一役中,被大謀略家瑾良封作陽公,還有個尊號,是為天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