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之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

只有環繞吉地的層層山巒才能遮擋住風,只有緩緩的流水和湖泊等才能聚集生氣。

葬劍吉地通常是為群山環抱、流水環繞、主流支流交匯處的平地及階地,並且人們在其上選址建城、建村、建宅或建墳冢的原因。

因此無名劍冢在靠山的地方,山的下面還有一片蘆葦蕩,這便是聚水的緣故。

水有形,劍無形,五行之水加上五

行之土便是葬劍的頭一個步驟。

第二個步驟還要找到劍穴位,與死者下葬同理。

死者下葬後,真氣會與穴氣結合形成生氣,透過陰陽交流成的途徑,在冥冥中有影響、左右在世親人的氣運。

陰陽兩氣,撥出來就成為風,升上天就成為雲彩,降落下來就成了雨,在地下流行的就成為生氣。

生氣在地下流行,生髮時就能養育萬物。

人是父母精血的結晶體,所以劍也是陰陽之氣所蘊化的結晶體。

每個活著的人都有陰陽兩氣,死後肉體消失,陰陽兩氣卻沒有消失。

活著的人,氣聚凝在骨,人死骨未滅,所以人死氣還活。

因此下葬者要找一個有生氣的陰宅,讓生氣和不死的陰陽兩氣相結合來保護在世親人。

劍穴的穴位便是與死者墓葬同理。

劍經上說,劍無形卻有劍氣,氣能感應,影響執劍人。

這種感應是有事實根據的,例如西邊產銅的山發生崩塌,東邊用銅鑄成的鐘就不撞而鳴,這就是感應。

再比如,春天來到,樹木抽葉開花,放在家裡的麥種也自動發芽。氣在地下執行,它執行時,順隨地勢走,它聚集時,也隨地勢停止。

丘隴的石骨,平地凸起的土脊,都是有氣在執行的標記,氣有風吹就散失,遇上界水就止步。

聚集氣使它不散失,用界水限制它不再執行,所以把它叫做墓水。

墓水的法則,得水最好,能藏風是第二個要求。

即使是盛大的氣執行還有它的餘氣止息,雖然零散但深氣也有聚集的地方。

水流在土外,叫墓氣,若是依然流淌在地下劍片的周遭,那麼一把劍的劍氣便在地下慢慢形成。

劍水蘊劍,外氣橫行成為界水,土內的生氣自然止聚,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淺深得乘,劍水自成,土為生氣之母,有土才有氣,藏在乾涸燥熱的地方氣要淺,藏在平坦地帶的氣要深。

要生成一把劍無名劍冢所花的功夫不可謂不少,先是要一番精挑細選劍片,外形旮旯不好看的劍片不要,不夠鋒利的劍片也不要,只要又鋒利又好看的劍片做為埋劍種子。

其次還要找埋劍極佳的位置,也是劍穴,每一處劍穴要剛好能裝一柄劍的樣子,不能多也不能少。

多了劍穴就失去應有的作用,正所謂穴風吹劍,越磨越大,直到形成一柄完整的劍為止。

如今無名劍冢地下的劍穴不說數量極其之多,儘管往好幾百個這樣的劍穴數量去想。

埋的劍越久遠,葬劍威力就更大。

這些劍是要來殺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