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山說需要整體勘測,才知道如果化解,不能管中窺豹,若只看一處風水不好,破解這一處風水,無異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看風水需要洞若觀火,從宏觀到微觀全盤瞭解,就叫掌握風水格局。

他講的這麼詳細,既是說給三名“聶”家人聽,也是說給兩個學徒聽的。

說話間,張承山拿起羅盤,仔細勘察這塊墳地。我也拿起一塊小羅盤,攤在掌心,平放胸前。

我找準墓碑方向,撥動盤面,天池內指標與紅線交疊,指標所停的方向,就是墳地山向。羅盤指標不偏不倚停在了我最不想看到的地方,我不禁心中一凜,以為是我看錯了方位。於是走到墓碑前,把羅盤橫置在墓碑上,確保墓碑山向與羅盤擺放準確無誤,仔細再看,仍然是這個山向,讓我大為疑惑。

張承山也勘測出山向,連連皺眉,於是燒了一張符紙,做了個指法,念一道周瑜後,符紙擱在地上。待燒完後,立了一個穩定器,嵌上羅盤。這種操作是風水師的專業表現,為了防止羅盤觀察時,因手臂抖動導致觀測不準。

我湊到張承山羅盤上觀望,果然如我所料,張承山羅盤上的指標也指向那個方位。

普通人看方位,分東、南、西、北四方,有時為了細緻區分,再加上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共八個方向。這八個方向對應的就是八卦方位,也叫八卦宮。自西南方位逆時針走一圈,分別為乾宮、兌宮、離宮、震宮、巽宮、坎宮、艮宮、坤宮。

在風水師這一行,把每個八卦宮再細分三個方位,共有二十四個方位,稱作二十四山。例如離宮三山為丙、午、丁,坤宮三山為未、坤、申。離宮和坤宮相連,丁山和未山也相連。

勘探風水時,立向測向是基本功,也是研究風水的基礎。羅盤上指標的指向須做到精準無誤,指標所指的方位,便是墳地的朝向。

這個時候,我們看到的羅盤指標,並沒有指到任何一個方向,指標停在了“離”宮和“坤”宮的分界線上,也正是“丁”山和“未”山的分界線。

這一方位,既不屬於“丁”山,也不屬於“未”山;既不屬於“離”宮,也不屬於“坤”宮。不屬於二十四山中任何一山,也不屬於八卦宮任何一宮。

從大方位看,是坐北朝南,但你說這是什麼山向,從風水角度更精準的勘測來說,這沒有山向。這種格局稱作“空針”,應驗的是“大空亡”之兆。

風水中最忌此空亡,犯“大空亡”者,主大凶,墳主大凶,魂魄不得安寧,親人子孫也犯大凶之煞。

我隨著蕭山伯這麼多年,遇到過幾次“大空亡”,應驗的有客死異鄉、家庭破裂、犯罪入獄、鰥寡孤獨等等。總之,橫禍兇災,一定免不了的。凡陰宅“空針”,親人所住之陽宅,一出元運,十有九個,會鬧鬼怪邪祟。

我們風水這行,遇到空針,大多談虎色變。

我不禁想到女孩舅舅家鬧鬼,那可能不是死去的親人回家看看,而是有其它的鬼怪在作祟。

張承山又向前走七步,再次立起羅盤勘測。測完又移了七步,再次驗實,微微嘆了口氣,證實此墳確是“空針”。張承山沒有向“聶”姓幾個人直言,也眼神示意我不要多說。他的性格沉著穩重,一直能藏得住事。

張承山表情時而凝重,時而平和,“聶”姓幾個人也發現異樣,知道墳地立向有著蹊蹺,但看到張承山聚精會神,專心致志,沒有打擾。

對山向掌握之後,我和張承山開始勘測墳地的風水格局。我們時而登到高處探望,時而探試周邊土壤和樹木。我也入門多年,對尋龍點穴之道頗為了解,察砂問水更是頗具心得。這察砂之道,主要在勘測四象,即青龍位、白虎位、朱雀位、玄武位的佈局。問水之道,在於看四周道路和水流的來源和去向。

這處墓葬,背山面水,兩側氣場開闊,於形勢上並無不合理之處。

四下勘探完畢,張承山說想去看看另一處墳地,他說的另一塊墳地,是聶家祠堂中,先於女孩舅媽去世的人家。那名中年男人隨聲應道:“我帶你去。”

臨去時,我在女孩舅媽墳前敬上三柱香後,便一同沿著山路而去。

行走在山路上,我和張承山雖然沒有交流,但心照不宣。既然風水師是汪門中人,肯定不是不學無術之輩,不會因為失誤犯錯。墳地“空針”之向,也是勘測出來的結果,這種立向,是需要怎樣的深仇大恨。想來這個風水師是個狠角色。

短暫的一程山路,便到了另一座墳,這座墳坐在山腰東側的位置,果如中年男人所說,墳上也長滿了雜草,還摻雜著枯黃衰敗之氣。

我和張承山架起羅盤,多次勘測之後,這座墳也是“空針”的朝向。羅盤指標死死地指向“巽”宮和“震”宮之間,“震”宮三山有甲、卯、乙,“巽”宮三山辰、巽、巳。這“震”宮乙山和“巽”宮辰山相連,這道指標也正好指在“乙”山和“辰”山的分界線上。

同樣是“大空亡”,大凶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