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法!好妙的點子!”

“李小子,你快細細說說,到底怎麼弄!”

大唐如今剛建立不久,傳承千年的經典三省六部制等制度,也是在唐朝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但李二卻也是不斷摸索,不斷調整,才將三省六部制等制度,磨合到合適的地步。

他可沒有李秋這樣,看穿歷史的眼光,

因此,李二此時對於制度建設,技術創新,經濟執行,都是一把糊塗賬。

此時聽到李秋說,可以模擬大唐,都是萬分感興趣,恨不得親自試驗。

李秋便開始詳細的講解,從方方面面,來敘述特區制度。

“老李,打個比方,就說紡線織布做衣服。如今的大唐,是女子在家裡種植苧麻,紡織出麻線,再將麻線織成布匹,再把布匹裁剪縫合成衣服。”

“這其中工序繁雜,不僅速度慢,還質量不高。並且將婦女絕大部分時間,都綁在了紡織上面。”

“若是我將這些工序分開,由專門的人種植苧麻,建設紡織工坊,用機器紡線織布,再召集女工,分工合作,縫製統一尺寸的衣服,你說效率會如何,質量會如何?”

李二頓時沉思起來,他對於這些,還是有不少了解的,效果完全能夠想象的出來。

“自古男耕女織,就是說的這個。”

“若將工序分解,採用工坊和機器,產量的確可以翻了又翻,質量也比村婦做出來的好!”

“大唐的兵器鎧甲,很多都是用這種方法制造!”

其實早在秦朝之時,流水線的製造方法,就已經在使用了。

兵馬俑的坑裡面,就出土過流水線生產的制式弓弩。如今大唐軍工方面也依舊有應用,李二完全能夠理解。

所以他越聽眼睛越亮,對李秋的說法也更加期待。

李秋點點頭,繼續打比方。

“又比如,我圈出一大塊地方,用八牛犁耕種,統一建設水利工程,選種育種,輪耕肥田,等等農業手段一起用上。你說這樣的大農場,產量會不會比普通老百姓高?”

“再比如我在特區建立錢莊,將不便攜帶的金銀存放在裡面,而用一種寫明數字的特製紙張代替,能不能用紙當千用?”

“甚至我還可以在特區裡,讓所有適齡孩童都去上學讀書,僱傭老師統一教授學問,甚至分出語言文學、數學、歷史、自然原理等等學科,會不會教出大量人才?”

......

李秋舉出無數例子,每一項都是李二想所未想,聞所未聞的。

他整個人都傻了,腦子裡瘋狂迴盪李秋的話,久久不能出聲。

特區的想法,是徹底把李二震撼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