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追查(第1/2頁)
章節報錯
保鏢們已經做完初步筆錄,向警探說明了情況。他們在接到波比呼叫後,開車趕過來時恰巧在路上遇見suv。司機皮特將車牌看的清清楚楚,一個激靈用車頭撞擊了對方的副駕駛車門,對方車輛方向失控,右車頭撞擊路邊的路燈柱上。在suv倒車後準備逃跑時,車上六名保鏢已經下車拔槍待射。保鏢長問,是不是。皮特說是。保鏢長開槍了,然後六名保鏢一起清空彈匣。可惜最終還是被suv逃走,保鏢們心繫僱主安危,沒有進一步追擊。
伊莎問保鏢長:“你們雖然是私人軍事承包公司的保鏢,但嚴格來說你們是平民,沒有在英國國內主動動用武器的權利。你們知道不知道你們不能主動開槍攻擊他人?”
保鏢長點頭。
伊莎道:“能保證是最後一次嗎?”
保鏢長想了一會:“說實話……不能。”
伊莎也無奈,如果真的按程式辦,首先要面對克萊門特的律師還有媒體。雖然法律上不妥,但是道義上說的過去。加上波比屢次砸錢幫忙破案,怎麼也得給點面子。還有梁襲此人不會在這件事上和你講法律,梁襲更在乎對錯。
比如地中海的事。地中海是卡琳上司,派卡琳任務,沒有要求卡琳賣身。但梁襲不管這麼多,他的理解是地中海不是好東西,能順手弄死他絕對不會手軟。說他不講道理吧,事實上地中海確實有這麼想過。因為梁襲的意見,在血色黎明事件調查中,地中海被內務局查到底朝天,至今還沒有放鬆對他的監察。內務局不敢相信地中海,畢竟梁襲對了很多很多次。
行吧,只能等你們誤傷了人再抓你們。
談話間,梁襲和波比從筆錄室出來,他們各自向本地警探做了一份筆錄,詳細的說明了前後情況。伊莎上前還沒有問問題,梁襲先問:“伊莎,有個問題我沒明白。戴維斯是分裂極端分子,馬爾上校是極端民族分子,為什麼馬爾上校會拯救戴維斯?如果說馬爾上校為了戴維斯手上的東西,那戴維斯為什麼會配合馬爾上校?”
伊莎被問住,許久道:“我也想知道答案。艾特和艾米有什麼發現?”
梁襲回答:“他們如果是罪犯,肯定會從後門逃跑。如果是窮兇極惡的犯罪團伙,他們在特警靠近前就會持槍壓制。使用催淚瓦斯掩蓋燃氣臭味,並且最終點燃滿屋子的燃氣,這個過程不是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鍾能完成的。可以推測出他們預先就準備好了這一招。”
梁襲道:“根據他們的背景資訊來看,他們是很普通的一對夫妻。我懷疑他們在掩護某國劍蝶組織,他們透過自己合法正常的身份來幫助劍蝶,相當於聯絡站或者聯絡員。我建議全面盤查他們夫妻的資產和資訊。”
梁襲道:“還有一個問題也很怪異。艾特和艾米兩人從小在英國長大,從他們履歷來看,艾米甚至沒有受訓的可能。艾特最少入伍在海外作戰過。我認為這兩人履歷被修改。要麼是劍蝶修改的,要麼是我國的部門修改。我聯想到菲爾親自帶隊到朴茨茅斯海軍基地抓人,期間爆發了戰鬥的事。我猜想他要抓的人多少和馬爾上校有關。”
伊莎沉思片刻道:“菌方有心隱瞞,我想我們也問不出所以然。你個人有什麼看法?這邊說話。”引領梁襲到一邊。
梁襲邊走邊道:“從我收集資訊來看,北愛投降後馬爾上校被解職,可能不是真的解職。而是菲爾的一個計劃。馬爾上校在中東訓練蘇格蘭士兵,目的是要對付蘇格蘭民族派意圖武裝奪取議會的行動,我認為菲爾他們已經知道民族派的計劃。可惜民族派最終沒有動手,這就變成了一個醜聞。民族派如今是蘇格蘭議會的最大派,如果他們得知菌方曾經密謀想將他們除掉,無疑會嚴重破壞互相之間的信任。極可能導致蘇格蘭第二次工投。”
梁襲道:“我個人認為菲爾是想除掉戴維斯和馬爾,這兩人知道的太多了。艾特的年齡與入伍時間,很符合馬爾在中東培訓蘇格蘭士兵的時間。我覺得艾特和馬爾一樣,也是被菌方拋棄的人。所不同的是,菌方給了艾特一個身份,對馬爾釋出了通緝令。”
伊莎道:“馬爾和戴維斯勾結,有可能是為了報復菌方?你認為他們要揭露08年的那次未開始的行動。馬爾要洗刷自己的清白,戴維斯藉機惹怒蘇格蘭人,讓蘇格蘭進行二次工投?”
梁襲回答:“有這樣的可能。你知道艾蓮娜吧?被反恐辦公室扣押的瑞典白髮美女,白髮實則是銀髮,與遺傳有很大關係。我想起見過戴維斯年輕時候照片,他當時就是銀髮。有沒有可能艾蓮娜是戴維斯的女兒,她奉命在馬爾團伙中監視或者協助馬爾呢?”
伊莎道:“有很多可能。資訊太少,這不是試一試的問題。”
梁襲同意:“你打算怎麼做?”
伊莎道:“我決定向全國和歐羅巴釋出通緝令,以戴維斯涉恐的罪名對其提出通緝。在此之前我要見一次內政大臣,希望他能批准我的想法。”
梁襲道:“首相不是說兩天後他訪問蘇格蘭後再定性嗎?”
伊莎道:“戴維斯更換過幾次身份,做了多次整容。他現在的名字叫賽德,模樣也變了,我通緝賽德,不通緝戴維斯。如果蘇格蘭有意見,說明他們知道賽德就是戴維斯。戴維斯在蘇格蘭也只有幾位盟友議員,只要佔住了法律和道義的高度,這幾個人就不敢興風作浪。當然,我不肯定我們親愛的內政大臣是不是這麼想的。”
伊莎道:“梁襲,我能感覺到這裡面水很深,你不要私自調查。有任何線索聯絡我和劉真,最好是劉真。因為我可能要再次被停職。”
梁襲疑問:“為什麼?”
伊莎道:“戴維斯在我手上跑掉,就算把人抓回來,我也必須接受停職調查。停職應該是最輕的,說不定我會離開刀鋒。再者也是才能有限,刀鋒作為英國國內第一反恐機構,做的並不算好。羅傑今天去了醫院和我聊了會。他告訴我,如果我沒有離職,那代表會發生了更復雜的事情。”
羅傑告訴伊莎,不少人還是信任伊莎,但是他們的信任帶有目的,這次是他們借題發揮的機會。從表面看他們會據理力爭讓伊莎留在刀鋒。不過伊莎一旦留在刀鋒,那下一步就要開始反思。不是反思伊莎的能力,而是反思刀鋒的結構。他們希望將刀鋒的錯誤變成司法機構的錯誤,而不是伊莎錯誤。如果伊莎被解職,說明錯誤在伊莎,不在於結構。
&ni6進駐刀鋒,可惜出師不利而折戟。但那些人哪那麼容易放棄,現在他們要螞蟻啃大象,一步步慢慢來。首先讓刀鋒與mi6情報資訊合併,mi6主導資訊釋出,可以有效利用刀鋒國內資源。一旦拿出成績,mi6借勢深度介入,最終將刀鋒變成一支受mi6指揮與領導的國內警察部門。
這些人之所以會這樣想和美國有莫大的關係。美國早年聯調局與ca平分國內外市場,對mi5的改革也源於此,mi5手伸的太長,勢力太大。但是美國人在911之後發現了國內反恐的空白區域,於是成立國土安全等部門,這些部門的許可權沒有受到限制。如果英國國內恐襲頻繁,那麼英國將很可能學習美國成立沒有限制的反恐部門。
可惜聖旗幾乎全軍覆沒也沒幹出多漂亮的活。戴維斯是目前最大的一個變數,他的逃跑很容易引發連鎖反應。
伊莎摸摸肚子:“或許調職也不是一個壞訊息。”
“呵呵,母愛氾濫。”梁襲道:“你要想想你已經有兩個孩子。再想想他們在成長中給你帶來了多少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