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二章 蒙海卡(中)(第2/3頁)
章節報錯
精神類高壓審問包括很多手段,諸如24小時開著燈,沒有隱私,強制迴圈播放一首難聽的音樂,破壞嫌疑人的睡眠等。在這種情況下,蒙海卡還保持了相當的安靜。安靜是相對的,蒙海卡已經多次試圖偷襲進入玻璃罩的探員。好在刀鋒探員訓練有素,沒有被她得逞。
由於有兩種不同審問態度,探員們沒有察覺到伊莎的情緒變化。外界因素,比如強光等可以誘引人的焦慮和焦躁情緒,在關閉強光後,被誘引出情緒的人也會慢慢恢復平靜。不過博士說的是內在的情緒,在安全屋蒙海卡得到更好的待遇,而她心不在焉,對探員的問題視而不見。在這裡,蒙海卡恢復了判斷力,思考力等,也就是說蒙海卡沒有內心內在的壓力。
博士回答:“不清楚,我不能說出一個時間節點。”
梁襲道:“奇怪的一點:蒙海卡為什麼那麼放心呢?比如歹徒綁架了她孩子,她按照歹徒所說的做了,這時候她很焦慮,因為她不清楚歹徒是不是講信用,擔心自己的孩子。但是轉變了心態,會不會因為有人告訴她,孩子沒事了?”
伊莎道:“如果孩子沒事,她應該告訴我們真相。”
梁襲道:“一個可能,歹徒還能威脅到她的孩子,既然這樣,她應該還會焦慮。我認為只有孩子被送到她認為安全的人手裡,她才會無所顧慮的面對警察。這個安全的人又不是孤老會。”
伊莎道:“你沒回答我問題,孩子沒事的話,她為什麼還要和我們對抗呢?你說孩子被送到安全的人手裡,安全的人為什麼不向我們說明,讓她繼續在這裡吃苦呢?”
梁襲道:“還有一個可能,她不能說。不是因為孩子不能說,而是因為她不能暴露自己在英國的身份。”
伊莎點點頭。
梁襲道:“安排電視臺採訪,我們把她身份散播出去。”
伊莎忙道:“不行,國際上很多人一直在抨擊恐份無權人這一條。根據英國反恐法案,我們在無法確定她是否恐份的情況下,不能曝光她。公眾心態很簡單,有恐份嫌疑,就得死,他們不在乎她到底是還是不是。我們不能鼓勵這種民粹情緒。一旦曝光,無論將來她是無罪釋放,還是刑滿釋放,她都無法正常生活。”
伊莎補充:“到目前為止,她只是偷了兩個輻射盒子,還未對任何人造成傷害,也沒有提出任何要求和治政宣言。如果我們要曝光,只能讓她恢復普通嫌疑犯身份,透過媒體尋找她的身份這條途徑。”
獨眼龍:“法律有時候就是這麼磨嘰。”
伊莎道:“因為法律追求公平才磨嘰。1000名嫌疑犯,有999名罪犯,一名無辜者,獨眼龍……”
“全部有罪。”
伊莎道:“少數服從多數叫公眾道義綁架,法律不能是少數服從多數。在無法判定誰是無辜者情況下,法律會釋放一千名嫌疑犯。大家沒人在乎那位無辜者,有人會認為即使冤枉他也是正確的選擇。那到底要多少個人才放過無辜者呢?一百個人?10個人?3個人?3個人中有兩名罪犯,且無法調查情況的情況下,3人全部獲罪對嗎?”
伊莎道:“你不要老是諷刺法律。法律不是公正的天平,但卻是最公正的天平。”
獨眼龍擺手:“行了,行了,你多念兩個月的書,你贏了,好不好?”
梁襲道:“你們是不是相愛過?”
兩人同時一怔。
梁襲解釋道:“只有相愛而分手的兩個人,才會找個機會吵架,而罔顧我們還有正事要辦。”
獨眼龍一攬梁襲肩膀:“小子,我警告你不要胡編亂造。”
伊莎很尷尬,手指梳理頭髮。梁襲轉頭看獨眼龍:“你有老婆孩子?”
獨眼龍:“怎麼?”
梁襲道:“伊莎有孩子,從來沒說起過她老公。”
伊莎忙道:“別亂猜,我丈夫是一名已故軍官。”
梁襲道:“不……我是說蒙海卡。我們現在把事情拆分成幾部分。”
梁襲道:“第一部分,蒙海卡被威脅去偷鉛罐。說明歹徒知道蒙海卡是孤老會的人,最少是有隱藏身份的人。第二部分,歹徒將孩子還給孩子的爸爸,蒙海卡放心了,但是孩子爸爸身份特殊,不能曝光。第三部分,歹徒拿到鉛罐之後,一直沒有動作。第四部分:蒙海卡似乎不擔心鉛罐帶來的危害,如果一直沒有鉛罐洩漏事件,最終蒙海卡無法在英國被定罪。對不對?”
獨眼龍道:“好好的事情你為什麼要拆開?拆開後說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