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人多力量大這個詞就該派上用場了,不到三天時間,流民們用螞蟻搬家的方式把這些死沉死沉的金屬疙瘩運到了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的地下二層。

又用了幾天時間安裝除錯,同時第一款自制手槍的設計和工藝圖也完成了,加班加點的開始了試製和工藝流程摸索。

這就是洪濤不獨吞自制槍支產業的用意,如果仗著有裝置和材料把利潤的大頭都拿走,只給其他人留下點清湯寡水,誰也不會爆發出如此高昂的工作熱情。

要說救贖者和反抗軍裡還真是人才濟濟,尤其是反抗軍。他們常年處於物資貴乏狀態裡,極其善於變廢為寶,對維修和改裝武器非常拿手,也有相應的熟練工人,很快就把第一款手槍成品拿了出來。

外銷,全部外銷!當洪濤看過樣品,得知馬上可以量產時,又做出一個匪夷所思的決定,要把第一批單發手槍全部外銷。

理由是這種手槍火力持續性太差,不適合當做聯防隊的標配武器。賣給其它安全區的流民不僅能換回大量財貨,鞏固更多人脈關係,還能透過這種方式進一步提高流民的反抗能力,為將來做鋪墊。

“別老大的不高興,我知道你們需要武器壯膽,可那玩意真的太爛了,配不上咱們的身份。來,瞧瞧這個咋樣?”就在王大林帶著一夥人暗訪自管區的時候,洪濤正和聯防隊的教官兼隊長張偉平貓在隧道里試驗新槍呢。這幾天他時不常就會跑到地下室裡和工人們交頭接耳、寫寫畫畫,今天終於有成果了。

“格洛克17!”面對眼前這支渾身充滿了金屬原色的手槍,張偉平立刻喊出一個名字。這種型號的手槍在疆省比較常見,屬於高檔貨,他自己曾經就擁有過一支。

“自己看……”洪濤沒說是也沒說不是,把手槍遞過去滿臉都是得意。

“咦……是彷制的!?”可是槍一入手張偉平馬上就感覺到了異常,和他用過的格洛克17相比,這支槍要略重一點,手柄上包裹的不是工程塑膠而是木料。

“有9和5.8毫米兩種口徑,這是9毫米版本的,彈容量17發。我試射過了,穩定性還不錯,就是沒有工程塑膠,稍微重了點。”

實際上彷制格洛克17並不是洪濤的主意,按照他的想法還是hk45更習慣。格洛克17是把好槍,但它採用了雙扳機,把保險融合到了扳機上,設計很先進也比較合理,但他用不慣。

可惜在這個問題上洪濤不能獨斷專行,必須要就和工人們的習慣。他們熟悉格洛克17的每個部件和效能,要是強行彷制hk45,就得重新熟悉這把槍的所有方面,時間上不允許。

“砰、砰、砰……槍倒是不錯,但威力差了點,只夠防身用。”在隧道里隨便找了個標誌物打光一梭子子彈,張偉平開始總結性發言了。既是肯定也是期望,鼓勵中帶著要求。

“那這個呢?”洪濤沒有因為過高的期望和要求撇嘴,他是有備而來,袖子一抖,變戲法般的又順出一支長槍。

如果光是為了搗鼓一支破手槍,根本沒必要三天兩頭往地下室裡鑽,反抗軍的熟練工人足矣完成全部流程。那地方才是地獄,機床開動起來都帶回聲的,震耳欲聾。

“大噴子!”這支槍張偉平也認識,學名霰彈槍,俗稱大噴子。

“12號口徑,裝標準彈8發,增強獨頭彈5發。標準彈有效射程50米,獨頭彈100米。我這支是短管的,彈容量只有4發。”

確實是大噴子,而且還是口徑很大的噴子。洪濤之所以選擇自制霰彈槍而不是自動步槍,主要還是考慮到需求。聯防隊沒打算把治安隊或者聯盟軍隊當做假想敵,暫時還用不著遠距離武器。

和霰彈槍比起來,自動步槍在工藝上要求更嚴格,射程也比較遠。可是在城市廢墟的狹小空間裡,動輒幾百米射程的自動步槍反倒不太適用,換成霰彈槍威力可以提升好幾成。

這支槍是彷造的莫斯伯格霰彈槍,本來疆省工匠打算製造五連發來著,但被洪濤給拒絕了。彈匣式霰彈槍內部結構比較複雜,遠不如泵動式的皮實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