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膛槍,顧名思義,這種槍管裡沒有膛線,加工起來相對要比線膛槍容易的多,使用壽命也長的多。哪怕膛壁已經被磨大了,氣密性變差,依舊可以正常發射。無非就是射程、威力隨之降低,不追求遠端殺傷和精準度一樣可以用。

另外這種槍的結構也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啥風霜雨雪沙漠海洋潮溼乾燥全然不在乎,更不會受太大影響,只要別把槍管弄的太彎,想壞都壞不了,可靠性比轉輪手槍還高。畢竟它連個轉輪都沒有,極度缺乏易損件。

其次就是子彈,東亞聯盟目前能獨立生產子彈、炮彈是非常幸運的,或者說當初洪濤的決定是很有前瞻性的。

當全世界大部分倖存者還在為吃穿住行發愁,看著四處橫行的喪屍惶惶不可終日,滿眼全是食物、燃料和水時,他就已經想到了這一天,且馬上展開了行動,儘可能多的把舊世界裡的機械裝置和相關人才保留了下來。

但不管怎麼保留,以當年的人口數量也不太可能把完整的產業鏈都延續下來,這就嚴重影響了子彈和炮彈的產量,否則聯盟軍隊也不會如此束手束腳。

可霰彈槍的子彈卻不受這條產業鏈的大部分環節限制,只要有足夠的發射藥和火帽,即便沒有銅質藥筒,換成塑膠或者紙質的藥筒,依舊不影響正常使用。

說白了吧,霰彈槍其實就是一門十八世紀的小銅炮,把前裝改成了後裝,把火藥、鉛彈分開裝填變成了提前定裝,把用火繩和燧石點火升級到了火帽,僅此而已。

不存在現代步槍的氣動、退殼、供彈等複雜環節,對子彈的要求低到了不能再低的程度。大名鼎鼎的AK系列,最大的優點就是適用性和耐用性。但如果把AK47和霰彈槍相比,就屬於製造非常麻煩、保養非常繁瑣的高科技了。

最後就是傷害力高,和霰彈槍相比,大部分制式武器的傷害力都比較弱。注意,不是威力,是傷害力。比如說自動步槍能連發,但在緊急情況下誰也不敢保證每發子彈都能擊中目標,這時候就得看單發傷害力了。

霰彈槍在這方面就要容易的多,它的大威力彈在中近距離,比如50米甚至100之內基本不用仔細瞄準就能確保大機率擊中目標,且對無防護目標的傷害遠比普通子彈高。

當然了,霰彈槍的缺點也很多,比如說火力連續性不足,射程更是堪憂,後坐力也比普通槍械大很多。不過這些缺點在對付喪屍時就不太顯眼了,比較容易克服。

具體的克服方式就是相互配合,軍隊有訓練,有紀律,在配合方面要比淘金客和車伕嚴謹的多,半個班計程車兵以散兵隊形搜尋前進。

先使用長槍管霰彈槍在百米外以獨頭彈精準射殺喪屍,一旦被靠近,馬上抽出大腿上攜帶的短管霰彈槍在近距離用鹿彈面積殺傷。就算遇到藍魔鬼,五名士兵也可以依靠遠近兩層火力輕易獲勝。

藍魔鬼多了嘛……拜託,這是成建制的軍隊,附近所有小隊都是有配合、有預案、且經過長期訓練的,遇到突襲大機率不會驚慌。

另外他們也不是孤軍深入,頭頂上有空軍偵察機盤旋、運輸機虎視眈眈,後方還有步戰車和重炮群隨時提供火力支援,基本沒有可能讓藍魔鬼這樣的重點目標形成叢集。

炮擊剛剛停止一小會兒,戰場上又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炸響。沒錯,霰彈槍發射時聽上去就和鞭炮差不多,有的清脆而短促彷彿電光炮,有的沉悶震撼猶如麻雷子。

效果嘛,和平日裡小規模的實彈演習差不多,已經被大口徑炮彈炸得七零八落的喪屍群迎面撞上這層金屬風暴,立刻就被成片掃倒。即便沒有傷及大腦和脊髓,也失去了大部分行動能力。

特種作戰團計程車兵們根本不去搭理那些還在地面上掙扎的殘疾喪屍,有的甚至直接從其身體上踩過,放任喪屍在靴子和小腿上抓咬,然後再被後面層層壓上的同伴用鑲嵌了鋼板的大頭皮靴一腳把頭骨踩碎。

“嗵嗵嗵嗵……嗵嗵嗵嗵……”

忽然間,連貫沉悶的響聲充斥在戰場上,一直默默跟在散兵佇列裡的步戰車發現了規模比較大的喪屍叢集,果斷進行阻隔射擊。30毫米同軸機炮噴出一米多長的火焰,把幾百米外的喪屍群掃得七零八落。

“咣……轟……”又是兩聲間隔很短的巨響,300多米之外一幢臨街三層樓完全籠罩在煙霧中,97步戰車上的

100毫米主炮也開火了,

車長接到了偵察機的通報,高度懷疑這幢樓房裡有熱源出現。在戰場上,熱源就代表疑似活屍,車長毫不遲疑的送過去一發高爆彈。有棗沒棗打三竿,只要趕上一隻活屍,浪費十發炮彈也是值得的。

“嗖……嗖……嗖……”又一架空軍偵察機從低空略過,在屁股後面留下了三發訊號彈。

“全體原地找掩體,注意遠離高層建築,3分鐘之後炮擊!”

見到在空中炙熱燃燒的訊號彈,一輛步戰車戛然而止,頂蓋掀開,鑽出來一位佩戴少校軍銜的軍官,衝著大功率軍用對講機下達著命令。重複了一遍又一遍,直到頭頂天空中傳來陣陣尖利的嘯叫,才把身體縮排了步戰車。八壹中文網

大地在顫抖,火光在肆虐,凡是被122口徑高爆彈擊中的地方全部陷入了無邊地獄,無論趴著、坐在、躺著、蹲著還是站著,都逃不脫鐵與火的鞭撻。

3分鐘之後炮擊突然停止,半公里之外的特種作戰團立馬又活了,紛紛從掩體、彈坑裡爬出來,抖一抖身上的塵土,繼續按照習慣的速度向南推進。

緊跟其後的步戰車也噴吐著黑煙跑到了最前沿,在煙塵還沒完全散去,偵察機暫時無法提供詳情時,為步兵們拉起一道防護牆。所有試圖靠近的生物,都會受到大口徑機炮和高爆彈的招呼。

這就是預備役第一旅特種作戰團半年以來的訓練成果,環節很簡單,技術動作和注意事項也很少,只要軍官們不犯糊塗,想出錯都很難。

先是重火力開路,然後裝甲部隊掩護步兵推進。喪屍群如果衝鋒,那太好了,頭頂的偵察機會把射擊諸元快速通知後方的重炮,炮彈會像長了眼睛一樣專門往屍群裡鑽,把殺傷力發揮到最高。

如果喪屍群不衝鋒或者密度不夠,重炮就不發言,特種作戰團只針對喪屍群不進入建築物,剩下的清理工作都交給後邊跟進的普通部隊。

這時難題就扔給活屍了,它要是不出來擴大操控範圍,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喪屍群被一點點蠶食。它要是忍不住出來了,對不起,偵察機上的熱成像裝置就等著這一刻呢。

用不了一分鐘,活屍出現的區域就會遭到大口徑燃燒彈的遠端覆蓋。一直在戰場上空盤旋的運輸機也會以最快速度撲過來,用威力更大的航空燃燒彈再重點補刀。但凡活屍不會鑽永固公事,等待它的只有被燒成灰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