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潛龍勿用 第二十六章 亂世不由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蒙心想:“原本歷史上,鮑信沒死在雒陽,看來最後還是逃出來了。”於是安慰:“令兄吉人天相,必能逃出生天。”並道,“我聽城內風聲,似乎對諸君頗為忌憚,這裡距離城池太近,尤其現在火光顯眼,要是引得城中派兵攻擊,諸君未必能全身而退......我看還是向遠處撤為好。”
鮑韜連連點頭:“承君提醒,我這就讓人滅了火把。”
于禁沉聲道:“我等既與主公約定在粟市以北碰面,便去那裡等候吧。”
雒陽城有多個特定的市場,較大的有南郭外的南市、東郭外的馬市、城內南宮西北的金市,此外還有距離鴻池不遠的粟市,買賣各有側重。
粟市主賣米糧,但自從本朝初年以來,民間米糧交易大幅削弱,粟市漸漸荒廢,留下的一些屋舍與竇窖則成了無業遊民與不法之徒的藏身處,朝廷對這裡也基本不聞不問。在那裡碰面,的確是個相對穩妥的選擇。
鮑信不在,鮑韜就是這支泰山新兵的領導者,然而能拿主意的卻是于禁。雖然鮑韜放不下自家兄長,但聽了于禁的建議,結合張蒙所言,還是決定暫且撤去粟市。
鮑韜與于禁帶著人先走了,季宣則對張蒙道:“承英,你去辟雍做什麼?不如隨我們一起去粟市。朝廷不是從前那個朝廷,你回去怕也落不著好。”
張蒙搖頭道:“現在還不是時候。”
季宣長嘆一聲,道:“也罷,你我終究不同,不該一概而論。”猶豫片刻,接著說道,“我聽文則說,此次無論鮑將軍兇吉如何,這支新兵不會解散,都會拉回泰山郡去。雒陽無我容身之地,我決定跟著他們走啦。承英,這一別,下次見面,就不曉得是何時了。”
泰山郡屬兗州,距離雒陽千里之遙。現世的張蒙最好的朋友就是季宣,兩人同在永安宮當值,平日幾乎形影不離,只可惜短短几日,風雲突變,從此竟要徹底分道揚鑣了。
張蒙心下嘆息,突然直觀感覺到了亂世不由人的含義。
“仲明,前程似錦。”
“承英,多多保重。”
風蕭蕭,兩人在鴻池邊的陽渠畔互相道別,分別去往了木橋的兩個方向。
張蒙與史阿、單仲重新駕車趕路。史阿笑單仲道:“好個大腚將軍。”自是在嘲諷剛才突遇險情,單仲撅屁股藏到車廂下面的行為。
單仲反唇相譏:“若無大腚將軍,今夜陽渠將多個吃鱉校尉。”
張蒙本來還有些傷感,聽兩人來去拌嘴有趣,忍俊不禁,心情復振。
從鴻池渡過陽渠,牛車拐向西南,很快就到了城南郭外。國之太學、靈堂、明臺以及辟雍等用於佈政教化的場所都設在此間。
城南郭外既分佈不少學宮,居民家境也多殷實,遠近數里各種裡牆、望樓、塢壁等形制規整、數量甚眾,朝廷在此的巡視警戒力量同樣比其他地方佈置更多。因此即便辟雍地處南郭外的外圍,張蒙還是早早讓單仲將牛車停在了距離辟雍百步外的桑林中。
辟雍自周代以來皆為國家學宮,與太學、明臺等相區別,專用來教導少年官宦子弟直到弱冠。不過本朝以來,教學的用途基本消弭,只是偶爾做為承接朝廷祭祀的場地。由著這個緣故,時下辟雍一帶並不像南郭外的其他地方人口稠密,反而極為幽寂空曠。
張蒙讓史阿與單仲留在桑林中等候,自己藉著夜色,偷偷翻進辟雍的院宇。
辟雍整體佔地頗廣,主殿之外還有不少偏殿、倉樓,相互之間以飛閣連通。張蒙藉著月光,在偌大的殿宇內穿行,尋找了許久,所見都是黑漆漆的一片,靜悄悄的更無半點聲響,心中暗想:“二叔提到了‘辟雍’,只能是這裡,可這裡連個鬼影都沒有,那麼‘眼盲’與‘皇后’意為何指?”兜轉許久,毫無頭緒,只能翻出院宇,回到桑林。
單仲見張蒙無果而歸,說道:“張君,方才我去那邊小解,見靠近辟雍院牆一角還有個小殿,裡頭瑩瑩有光,怕是有人在呢,要不去那裡問問?”
“小殿?”
張蒙由單仲帶路去看,果然見到在辟雍之外不遠,另立有一座低矮的偏殿。說是偏殿,只因與辟雍近在咫尺,但卻與辟雍分隔,似乎又是獨立的,看著很是彆扭。
千辛萬苦來到這裡,總不能輕易言退。張蒙自忖道:“那小殿有光亮,當有人值守。既住在這裡,想必熟知辟雍相關的事體,或許能幫我找出更多的線索。”當下抱著有棗沒棗打三竿的想法,氣不及喘,再去小殿一探究竟。
小殿無院落,進門就是正堂。門未關,泛出微光。殿外則立著個青銅方鼎,用作香壇。
香壇裡積灰深厚,除了一些新點燃正在燒的香燭,還有許許多多少燒得只留半截小段的舊香燭殘留在裡面,看來平時倒是常有人祭祀。
“不知這殿裡供的是誰,有殿,然而禮制不全,怪得很。”
張蒙越發感到好奇,在門外呼喚幾聲,無人回應,於是輕輕推門而入。
殿內遍插大香燭,光亮通明竟是猶如白晝,香菸縈繞其間,從外至內,恍如隔世,人也因為濃重的香氣變得昏昏沉沉的。
張蒙正有些摸不著頭腦,忽而聽得背後窸窸窣窣的聲響,似是有人朝自己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