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潛心有顧慮,道:“怎能讓張郎君孤身犯險......”

劉岱道:“你若對自己手段有信心,陪他一起走吧?”

萬潛被這一句噎了回去,斂聲低頭。

劉岱趁熱打鐵,繼續發力:“哦,對了,我想起來了。我上任所需的印綬文書,都放在軿車上,不殺散賊人、找到軿車,這一趟只怕......唉......只怕是白饒啊......”說完,自覺說辭縝密端的是無懈可擊,不禁小有得意。

張蒙聽劉岱與王彧一唱一和,心道:“劉岱只要我幫他救小妻,諒幾個蟊賊,對付起來並非難事。他要利用我,我反而要吊著他,火候差不多,該收尾了。”隨即說道:“明公勿慮,這一趟我可以去。但求明公答應我一件事。”

“什麼事,只要不是無理要求,一切好說。”

“此番我若成功帶回軿車與夫人,去到兗州後,還請授我一官半職。”

“啊?這......”劉岱哪想到張蒙會反過頭挾勢將自己一軍,當即失色,與王彧、萬潛面面相覷,“你......你想要什麼官職?”

張蒙正色道:“請授兵曹從事。”

本來此次逃出雒陽,張蒙的打算是藏匿行蹤,擇機回去家鄉,在家鄉有家族支援,這也是袁紹、鮑信等人逃亡後的一致選擇。

本朝以來,皇權不下縣,地方豪強佔據著最小單元的權力壟斷,族群相聚連帶著徒附、田奴等,往往一塢一堡便成獨立王國,更別提影響力更勝一般土豪的世家大族了。涼州敦煌張氏雖然比不上豫州汝南袁氏、兗州泰山鮑氏這般樹大根深,但庇護一個張蒙還是綽綽有餘的。

然而張蒙經過仔細權衡,認為回去涼州至少在當前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因為他可以肯定,不久的將來,關東各地一定會如同原先歷史上那樣掀起討伐董卓的浪潮,而他之所以果斷逃出雒陽,為的也是順應大勢而為。

但涼州不但是敦煌張氏所在地,更是董卓的大本營,董卓在涼州經營多年,威望素著,甚至與羌胡交好。祖父張奐已經去世,父親、叔父等人無論在能力還是地位上都遠祖父,家族中沒有其他有實力的成員幫襯,自己即便憑藉家族的餘威起兵反董,是否真的能與董氏抗衡,實在難說。

除此之外,涼州其他上得了檯面的勢力,比如馬騰、韓遂、宋建等大多親近董卓,更成掣肘。而且從涼州進軍雒陽,必經關中扶風郡,那裡駐紮著名將皇甫嵩所統的三萬大軍。皇甫嵩對董卓的態度如何不好說,但肯定是忠於朝廷的,斷然不會任由張蒙帶兵進京,孤軍奮戰、外無援旅的張蒙要憑一己之力越過他,實在比登天還難。

因此,張蒙現在既然走上了反董的這條路,回去四面受敵的涼州,無異於自陷囹圄。如果沒有遇到劉岱,他準備先去泰山郡投奔鮑信,畢竟自己曾經救過鮑信,好友季宣也在鮑信手下效力。只是劉岱既然適時出現,張蒙就不打算輕易舍高就低了。

張蒙能感覺到,自己身前的這個中年男子對他是疏遠、是提防、是討厭、甚至是怨恨,可這些他並不會太過在意,對於兩世為人的他來說,在自己的“雄心壯志”面前,如今所經歷的種種難處,都只不過是癬疥之疾罷了。

兵曹從事亦稱兵曹參軍,有替上官參點軍事之職權,雖然比不上縣令、縣丞接觸的軍政諸事的覆蓋面廣,甚至品秩不過百石、比張蒙原先五官郎中還低,但跟在刺史周圍,所見所聞無疑層級更高。更重要的是,與別駕從事、治中從事一樣,同為刺史高階佐官之一的兵曹從事屬於刺史自闢的官員,這對於忤逆董卓變相斷絕了朝廷正式任命可能的張蒙來說,可謂另闢蹊徑。

張蒙坐地起價,觀察劉岱反應,從劉岱對純姬的關心張蒙判斷,劉岱十有八九不會拒絕。

果不其然,沉吟許久的劉岱在萬潛與王彧驚訝的目光中抬起頭,回道:“只要你能救回我家人,此事並無不可,只是......”停頓片刻,“只是你需再答應我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