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院子裡,李老太一邊坐著針線,也在同溫夫人和蕙娘嘮叨,“賈家那邊怎麼沒有訊息了?家仁出門了,否則就讓溫先生帶著,藉口討教,也能登門去看看。”

“嬸子,姻緣這事可急不來。說句實話,若是那個婉兒姑娘註定是家仁的媳婦兒,別說家仁去趟泉州耽誤倆月,就是兩年,她也跑不了。”溫夫人笑著勸慰。

蕙娘捏著針在頭皮上劃了劃,然後繼續納鞋底,“是啊,嬸子,您看我和大勇哥,嚴家那麼反對,最後也成親了,倆孩子都這麼大了。命裡定的好姻緣,一定跑不了的。”

李老太忍不住笑,“你們倆啊,這是輪流給我吃定心丸呢!”

這個時候,佳音帶了何嬤嬤、水靈和水雲從外邊進來,提了滿手的大小包裹。

“奶奶,侯府那邊把冬衣做好送來了!”佳音過去抱了奶奶的胳膊,笑著邀功,“我還給奶奶添了一件長襖,一件披風,等奶奶去尋賈家老夫人玩耍的時候,穿著正好。”

“傻丫頭,奶奶那衣衫啊,都裝了一櫃子了,怎麼還做新的?”李老太嘴裡抱怨,臉上卻因為孫女的孝順,樂開了花。

蕙娘和溫夫人都停了針線,幫忙開了包裹。

後院的趙叔幾個、張神醫、學堂的蔣先生和書童古力,甚至是村長老兩口都有份兒。

這些冬衣用料都是細棉布和新棉花,沒有繡什麼花紋,式樣樸實卻保暖,配套的棉鞋也同樣如此。

眾人簡單看了看,溫夫人誇讚,“侯府的針線娘子真是厲害,手藝真好,針腳細密平整。”

“是啊,”蕙娘也說道:“袖口和褲腳都留了餘地,大小不合適還可以放出來一塊。”

李老太也擺弄著自己那兩件,越看越喜愛,囑咐孫女,“除了貼補這些針線娘子的賞銀,你記得在鋪子那邊裝些點心,好好謝謝人家。”

“奶奶,我已經吩咐下去了,這會兒,賞銀和點心已經送到侯府了。”佳音得意拍著胸口,“你孫女辦事,保管差不了!”

眾人都是聽得笑起來,李老太更是抱了孫女親了一下,“俺家福妞兒長大了,都能當家理事了。”

蕙娘想起二村,問道:“二村那邊,傷兵們和老兵們的襖褲,不知道做好了嗎?”

二村的傷兵和老兵足有一百多號,之前量好尺寸,託付給賑濟署了。

粗布和棉花都是侯府出的,送到賑濟署,也是給那邊老弱找點兒活計,賺點兒工錢。

傷兵和老兵們如今每月拿工錢,足夠養活自己,還有不少盈餘。

他們原本堅持要自己掏銀錢做冬衣,但侯爺說是第一年,他貼補一下,以後,再讓他們自己出錢。

當然若是他們以後娶了媳婦兒,就都不用費心了,自然有媳婦兒張羅……

於是,傷兵和老兵們如今越發努力幹活兒,打算早點兒娶媳婦呢。

李老太就說道:“那今晚老二回來,我問一問。估計也就這兩日了,眼見都冬月了,馬上落雪了,該穿得厚襖褲了。”

眾人正說著話呢,李老二居然就從前院過來了,帶了滿臉的喜色……

三更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