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每人都只學一道工序,就簡單很多。

力氣大的去揉麵,細心的去發麵,手巧的去搓條,就算只剩一隻手的,還能把面挑掛起來呢!

昨晚發了不少面,經過一晚和一上午的忙碌,到中午的時候,作坊特意修建平整的屋頂上,就掛起了一排排的木杆子。

白生生的麵條,好像被定格的雨絲,隨著秋風的吹拂,日陽的暴曬,一點點蛻變成合適的模樣。

傷兵們站在樓下,望著一排排麵條,眼裡滿是激動。

這不是麵條,這是他們自力更生,活命的希望!

陶紅英解了圍裙,同小翠說道:“這邊,你多盯著一些,晚上炸一盆肉醬,就煮乾麵條給大夥兒吃。”

有傷兵捨不得,趕緊擺手拒絕,“四夫人,我們隨便喝點兒粥就行了,這麵條留著賣吧!”

“是啊,四夫人,這麼好的東西給我們吃太可惜了!”旁人也是附和道。

陶紅英卻是堅持說道:“這是你們親手做的,若是不知道什麼味道,以後怎麼抬頭挺胸告訴旁人好吃呢!

“這是剛開始,都看著稀罕,等以後做的多了,睜眼閉眼都是麵條,有你們覺得膩的時!”

眾人這才不說什麼了,紛紛盼著晚上開飯了。

陶紅英出了作坊,和蕙娘還想去看看幾家搬來的親兵,不想李老四卻帶了家安和家喜回來了。

陶紅英大喜,趕緊問道:“你們這是從哪裡回來的,這倆小子闖禍了?”

“娘,你怎麼不信你兒子!"家安笑嘻嘻抗議,得意道:“我和家喜哥是學本事學的好,得了兩日假期呢。不信,你聽我說幾句番語?”

說罷,他就幾里哇啦說了一串。

家喜也跟著顯擺,兩人開始對話。

陶紅英聽的頭疼,趕緊擺手,“可饒了我的耳朵吧,我知道你們學的好了,趕緊回家,給你們做好吃的!”

家喜和家安都是意猶未盡,家安就道,“我們去找妹妹,妹妹肯定能聽懂。”

兩人結伴,很快就跑的沒了影子,惹得陶紅英真是哭笑不得。

一時,眾人也就回了李家。

李老太正扯了兩個孫子問長問短,眼見兒子兒媳回來,就問道:“是不是派人去洛安問問,家仁和禮哥兒是不是也該休假同震生去南邊遊學了?

“若是能提早回來幾日更好,趁著家安家喜都在,讓他們兄弟聚聚。還有家義,整天在外邊,真是見一面都難!”

老孃發話了,李老四哪能不重視,趕緊喊了他的親兵交代一番。

很快,親兵就打馬去了洛安。

家安家喜聽說妹妹去了張神醫那裡,就結伴去找村裡熟悉的淘氣小子了。

不必說,又要上山下河,玩個痛快。

洛安書院那邊,家仁正在整理自己宿舍的東西,馬上就要去泉州了,一走幾個月,平日常用的東西,不好放在書院這邊,就打算裝好,送去自家小院。

禮哥兒拾掇完東西,過來幫忙,就說道:“大哥,咱倆走了,就剩貓哥兒自己留下讀書了。”

家仁聽出他語氣裡的惦記,說道:“不怕,還有三叔三嬸在食堂呢,旁人肯定不敢欺負他,只不過他自己要孤單了。

“但你看看,他們學舍裡,不少同年紀的學童都是一個人,外邊沒有家人照顧,身邊也沒有小廝呢。這次,咱倆不在,就讓他鍛鍊一下,慢慢學著自己照顧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