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四放下刀,鄭重應下,末了又搶了閨女,用胡茬子蹭她的小臉。

佳音氣壞了,小手抓了爹爹的髮髻,疼得李老四咧嘴。

李老太和陶紅英都是笑起來,陶紅英小心看過那把刀,心裡也微微好過一些。

至此,李老四出門走鏢就定了下來。

但家義卻不成,李老太死活不放,李老四也不肯帶了。

之前劉鏢頭也不知道會這麼危險,還想著帶了兒子和徒弟一起出門。

但鏢物接下來,他就後悔了。

正好李老四過去,兩人一商量,就決定不帶兩個小子了。

兩人兩匹快馬,路上日夜不停,有十日就能往返。

速度快,也把危險降到最低。

家義很失望,但想想四叔出門,家裡沒人護著也不行。

別的不說,就家裡這三十畝莊稼,方圓百里獨一份。

雖說有村裡人一起照看,但也保不住外村什麼人眼紅使壞。

陶紅英默默給丈夫收拾了包裹,簡單歡喜衣物一套,鞋子一雙,然後就是傷藥和痢疾風寒的成藥丸子。

剩下全是麵餅,上好的細面貼成,乾巴巴沒什麼滋味,卻能放三五日不怕腐壞。

再用竹筒裝一大碗野豬肉醬,路上隨時停下歇息,都能搭配著吃個飽飯。

佳音也沒少在空間裡搜刮,又找出一個老式軍用水壺,一個軍綠挎包。

墨綠色的壺身有些斑駁,但還算結實,而且帶了長長的揹帶。

挎包倒是有八成新,模樣有些醜卻實用。

出發那晚,李老四換了方便動作的窄袖衣褲。

左邊挎著水壺,右邊挎著裝了衣衫乾糧的挎包。

再戴上大大的斗笠,模樣真是說不出的古怪。

佳音再擔心爹爹的安全,這時候也忍不住趴在奶奶的肩頭偷笑。

李老太顧不上孫女,一遍遍叮囑兒子要小心再小心。

李老四給老孃磕了頭,又摸摸閨女的小臉,然後大步出了家門。

村外不遠處,劉鏢頭已經騎馬在等著了。

他沒有進去,不想馬蹄聲惹得村裡狗叫,更是愧對李家人。

若是有選擇,他一定不會懇求李老四搭伴出現。

實在是這趟鏢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