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大院裡,少了李老四一個,其實也還算熱鬧。

但老老少少都是惦記,心裡存了事,就吃睡不香。

家喜家安不知原因,但小孩子最會看眼色,淘氣起來都小心翼翼。

這一日,家仁休沐回家,終於讓家裡添了幾分喜氣。

陶紅英打起精神,做了幾個好菜。

李老太拉了大孫子問東問西,生怕他在學院吃了苦。

家仁心裡暖,溫和笑著逗弄妹妹,同奶奶說話。

原本他剛進學院時候,確實因為家裡貧寒被排斥嘲笑。

特別是吳二狗去要銀子那一次,鬧的很難看。

但時日久了,他讀書認真刻苦,也有天分,先生喜歡,常有誇讚。

一同住在學院的同窗也多半是農家出身,熟悉之後,交了幾個投脾氣的朋友。

他的讀書生活因為這些好過很多。

今年大旱來臨,這麼艱難的時候,家裡都沒斷了他的花銷用度,甚至常給他送吃食。

要知道天上下火的時候,學院不缺水,但也沒奢侈到澆灌菜園子。

所以,家裡送去的那些菜蔬,簡直太金貴了。

他孝敬了先生一半,剩下一半讓灶間做了,請同窗們一起吃。

這讓同窗們對他越發和氣了,相處更和睦。

誰家送了好吃食,也都會請他一起吃。

李老太聽得高興,佳音也滿意,再也不用擔心哥哥在學院受欺負了。

家仁顛顛胖墩墩的妹妹,沒忍住親了一口她藕節一樣的小胳膊,問道。

“奶,月末就是妹妹週歲了,家裡要擺酒嗎?”

李老太點頭,順手拿出孫女的小首飾箱子。

孫夫人送到那個金項圈,被她擦抹了好幾次了。

到時候就給孫女戴上,擺兩桌酒席,請村人都來喝杯酒。

不過想想還在外邊的兒子,她心裡又嘆氣,也不知道老四能不能趕回來。

孫女百日時候他就不在家,若是週歲再趕不上,就真是太遺憾了。

家仁不知道叔叔去了哪裡,但走鏢哪有不兇險的。

他想說幾句,到底擔心奶奶更愁,就改了話頭。

“奶,我們學院又開了蒙學班,過些日子怕上就要招學童了。咱家家喜和家安,您有安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