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人沒有莊稼可收,所以就很悠閒。

一早吃過飯,陶紅英就帶著趙玉茹去山上採蘑菇,挖野菜。

臨走前,陶紅英在鍋裡給閨女留了兩碗米油,也不怕她會餓著。

妯娌兩個有說有笑的上了山,也沒問吳翠花兒,反正就算吳翠花兒跟著去了也是偷懶,乾脆不叫她了。

李老二昨日看到村裡不少老人走路都有些艱難,就想帶著小子們去幫他們秋收。

他只說了兩句,李老太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多帶幾塊餅子,別吃人家的,收點兒糧食也不容易。”李老太囑咐兒子,手裡抱著佳音顛了顛,低頭親了親她的小胖臉蛋兒。

她敢說家裡不差糧食,這底氣就是寶貝孫女給的。

李老二,李老三和李老四帶著家仁他們幾個小子,直奔隔壁的趙大叔家。

趙大叔剛四十歲出頭兒,但在戰場上沒了一條腿,眼睛也瞎了一隻,沒兒沒女光棍兒一個,是這清水村裡秋收最艱難的一個。

“趙大叔,我們來幫您割莊稼啦!”家喜家安淘氣,昨日纏著趙大叔講過征戰沙場的故事,這會兒自來熟,進門就喊了一聲。

“趙大哥,你腿腳不便,我們兄弟幾個來幫你乾點兒農活。”李老二笑著跟趙大叔打招呼,也沒等趙大叔說話,就帶了弟弟和侄兒們穿過趙家後院去地裡割高粱了。

高粱杆子要堆一起晾曬,高粱頭要割下來裝袋子,揹回趙家院子晾曬,最後敲打下來,才算完活兒。

李老二幾個揮舞鐮刀,李老四和家義負責扛袋子,簡直健步如飛。

趙大叔瘸著腿燒水,拎去田裡,家喜家安就樂顛顛跑上前接過去了。

趙大叔摸摸他們的頭,眼圈兒有些紅,“你說說,這叫我怎麼感謝你們一家才好啊!”

“我奶奶說了,鄰里鄉親就是要互幫互助,大叔你坐著,我們也去幫幹活兒了!”家喜家安喝個水飽,就又跑掉了。

趙家的地不多,只有二畝,一日功夫就被李家收完了。

趙大叔留人吃飯,李家誰也不肯,李老三還沒忘了囑咐一聲,“大叔,你這房頂我看著有些年頭了,怕是漏雨吧,過了秋收,我來幫你修修。”

趙大叔來不及再說話,李家人就都回去了。

就這般,接下去幾日,李家老少爺們八口兒,輪流幫著村裡人家收地。

這些人家大半都是退伍殘兵,家裡的田地也是縣裡給的,一人二畝,稅糧是普通農戶的一半,算是朝廷照顧。

他們也沒有餘力再買更多,每年交了稅糧夠溫飽就成了。

李家八口乾活兒利落,一日一家,脾氣又好,到誰家誰家熱鬧,清水村上上下下真是沒有人不誇。

“難怪李家兒孫滿堂,日子還過得這麼紅火,他們這一家子都是心善的,都是有大福報的人吶!”村裡老太太坐在一處閒話兒,提起李家就直豎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