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以顯自詡諸葛亮,手持一把白羽扇,皺眉要扇說:“此事必有蹊蹺。趙瀚只讓水師炮轟江陵,顯然並非真要派兵殺來,這更像是在威懾和警告。”

“會不會是哪位將軍,跟趙瀚的兵起衝突了?”廖志芳猜測道。

潘獨鰲建議說:“可先派人過江去聯絡,就算要打仗,也要搞清楚為何而打。別稀裡糊塗把仗打完了,還不知道是為了何事。”

就在張獻忠要派使者的時候,又有親衛奔來:“大王,敵軍射書進城!”

“快拿來!”張獻忠連忙說。

這貨拿到書信,雖然識字不多,但大致是看懂了。

張獻忠嘆息道:“趙瀚索要黃梅、宿松二縣,還想把廣濟縣的好地都割去。”

徐以顯立即明白趙瀚的意圖,嘆息說:“這是想依靠大山和長江,把我們堵死在湖北!”

廖志芳說:“宿松可以給,黃梅縣絕不能讓。一旦讓出黃梅縣,今後想要出兵江淮,就得走大山(大別山)以北,從河南那邊打過去了。”

歷朝歷代的行政劃分,都故意亂劃一塊,以防止出現地方割據,但打仗卻依靠山勢地形而定。

比如趙瀚,把長江以南的湖北地盤,全部都拿到手裡。

而張獻忠佔據湖北之後,還要繼續打新野、南陽。這些地方雖然屬於河南,地形卻跟湖北聯絡緊密,張獻忠要一直打到周圍都是山才停下,以泌陽、裕州(方城)為攻守要地。

同樣的,黃梅縣雖然屬於湖廣,卻是大別山餘脈飛出來的一塊地。

趙瀚只有拿下黃梅縣,才願意跟張獻忠暫時保持和平。

打不打?

潘獨鰲問道:“大王之兵,可有把握戰勝趙瀚?”

“不知。”張獻忠眉頭緊皺。

雙方一直都沒交手過,趙瀚接連擊敗督撫,佔據南方數省,這讓張獻忠有些犯怵。

但是,張獻忠又鄙視趙瀚沒有騎兵,覺得似乎可以打一仗試試。

徐以顯糾結不定:“若無必勝之把握,最好還是忍耐。把黃梅縣給出便是,先把新野、南陽、泌陽、鄧州、唐縣打下來。到時候,北可攻山陝,東可出中原,西可去四川。若在黃梅縣跟趙瀚虛耗時日,平白便宜了李自成!”

廖志芳卻說:“若一仗不打,就放棄兩縣半之地。軍心士氣何在?而且,那是大帥賜給大公子(孫可望)的地盤,大公子心裡又會怎麼想?”

徐以顯說道:“打下南陽周邊,我軍地盤又可壯大。大公子失了兩縣半,再給他半個德安府便是!趙瀚坐擁南方數省,可一敗再敗三敗,死傷一萬士卒,又可招募兩萬士卒。這打起來什麼時候能完?我軍當務之急,是壯大地盤、發展內政、囤積錢糧、增加人口!”

“確實,”廖志芳被徐以顯說服了,“趙瀚治下人口眾多,而且錢糧充足。他可以敗十次,依舊可保轄地不失。我軍只敗一兩次,就可能一潰千里。”

張獻忠被說得有些疑惑,問道:“為何趙瀚可敗十次,還能保證地盤不丟?”

徐以顯反問:“大王認為,打仗打的究竟是什麼?”

“錢糧充足,兵強馬壯。”張獻忠回答。

徐以顯說道:“趙瀚便是錢糧充足、兵精將廣,這些只是其一。大王,趙瀚還有民心啊,百姓都願為他打仗!”

張獻忠說道:“民心我曉得,跟軍心一樣。我給將士分田,給他們發餉,我便有了軍心。三位軍師的法子很好,我把田分給將士之後,又給他們娶了婆姨,一個個打仗都更願意賣命。”

“趙瀚是把地分給了所有百姓,萬民皆念其好。”徐以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