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姑娘請進!”

書店老闆眼前一亮,親自過來招呼,實在是這三個女人太漂亮了。

柳如是道:“我們是外地來的,這裡可有什麼新書?”

“新書多著呢,三位姑娘這邊來。”書店老闆殷勤備至。

只隨便瞟了幾眼,三女便看出差異。

江南那邊的書店,純以數量而論,第一當屬教輔資料,第二則是詩詞文集,第三便是曲本。

而在此地,教輔資料幾乎沒有。

進門處整個書架,全是律法、水利、數學、公文寫作、大同理論和農業書籍。

從今年春天開始,官吏升遷為知縣,必須經過一次考核,以上內容屬於必考科目。

主要是有資歷做知縣的太多,怎麼選拔都不公平,那麼幹脆組織考試。

讓那些“預備知縣”來答題,也不是讓你都答出來,只要考得比別人好就行,優先選擇名列前茅之人(大同理論不過關,直接失去此次晉升資格)。

如今,知縣考試已經結束,就等著夏收之後打仗,新佔了地盤立即過去做縣太爺。

去年冬天宣佈的訊息,各地書商立即行動。

不只有資格做知縣的來購買,許多普通官吏、士子也來買書,反正今後遲早是要考的。

柳如是看著那些專業書籍,嘆息道:“復社一貫倡導實學,江西才是真的在崇尚實學啊。”

王微轉到了經史子集那邊,傳統書籍跟江南沒區別,但新近刊印的文集還真不少。

“先生可知,江西有哪些文社?”王微問道。

書店老闆如數家珍:“吉安有白鷺洲社、信社、竹下社,南昌有洪都社、鶩社、曉社,九江有江州社、盛社……”

王微驚訝道:“這麼多文社?”

書店老闆笑道:“許多大族士子,不願案牘勞形,因此不去應徵做吏員。江西又無科舉,他們就結社吟唱,整日與江湖風月為伴。、戲曲亦是大興,一些落魄的大族士子,便寫、戲曲為生。總鎮倒也關照這些人,沒有給潤筆費的書舍,不許隨意刊印作者文章。須得原作者死後二十年,方可不經同意而刊印。”

柳如是笑道:“這可是個好法子,查得過來嗎?”

“肯定查不過來,要作者自己去檢舉,自己指認是哪家書坊在盜印。”書店老闆說。

柳如是隨手抽出一本冊子,名叫《竹下文集》。

翻開閱讀,多為山水田園詩,其中不乏發牢騷的作品,字裡行間可看出對趙瀚政策的不滿。

“王冠姑娘?”突然有人驚呼。

王冠是王微年輕時候的名字,她轉身一看,全無印象,微笑道:“先生萬福。”

此人四十來歲,模樣端正英俊,拱手道:“在下吳炳,字可先,二十多年前,曾與姑娘泛舟太湖。”

“原來是吳先生。”王微還是沒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