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栽培幼苗】(第2/3頁)
章節報錯
蕭時選開始侃侃而談:“天元術和方程式,最大的區別便是未知數。《九章算術》求禾一篇,其實就是用文字描述三元一次方程組,只是沒有代數符號和運算子號。古人將這些符號省去了,直接用算籌(擺出矩陣)來表達。有一奇書叫《東平算經》,現今早已失散,但可從李冶之著作推測一二……宋代的秦九韶,已經使用雙線、單線等符號來代表加減乘除……”
趙瀚非常認真的仔細聆聽,雖然這些古代算書和數學家,他其實連聽都沒聽過。
根據蕭時選的闡述,趙瀚大致弄懂了,古代有本《東平算經》,以“仙、明、霄、漢……逝、泉、暗、鬼”等十九字,來代表未知數次冪。若再加上甲乙丙丁,就能用算籌矩陣表達十九次方以內的方程式。
南宋時期,秦九韶創立運算子號。
然而,金、元兩國的入侵,導致宋代的數學發展戛然而止。
雖然元代數學家搞出四元術,看似比宋代的三元術進步,但從數學本身而言是一種倒退。
因為路子走歪了,越來越忽視未知數,越來越忽視算式表達,而且完全捨棄運算子號。天元術徹底淪為機械運算,可以理解成數學家編出某種程式,後人直接用這個程式去解題便可。
金國數學家李治,害怕學渣看不懂程式,專門寫了一本《測圓海鏡》,強行賦予算籌矩陣以實際含義,這等於讓數學脫離抽象運算。
蕭時選在領略現代方程式之後,立即察覺到中國數學走偏了。
若以幾百年後的眼光來看,從漢代到兩宋,中國數學的發展路線都沒大問題,還存在發展出更高等數學的可能。
然而金國、蒙古的入侵,導致數學思想大退步。
好不容易在明末引入歐洲數學,滿清又來搞一次,徹底阻斷了中國數學的發展。
蕭時選說道:“傳統天元術,解四元已是極限。而總鎮之數學,有著無窮之可能。”
趙瀚這個文科生,早把高數忘得差不多了,他汗顏道:“我只是提出些粗淺的想法,天賦有限,數學發展還需天下人共同努力。”
蕭時選這個書呆子,竟似突然會拍馬屁:“燧人氏鑽木取火,亦是粗淺,何曾薄其功德?”
“哈哈哈哈,”趙瀚取出徐穎送來的《數學》、《幾何》,遞給蕭時選說,“從明年起,各級學校皆須學習。《數學》的前面部分沒有問題,你可將自己發現的定理公式,編進《數學》的後半部分。今後若開科取士,數學亦為必考之科。”
蕭時選聞言大喜,小心翼翼捧過書稿,拱手說:“在下必定竭盡全力編書!”
趙瀚問道:“君籍貫何地?”
蕭時選回答:“泰和縣。”
泰和縣被反賊賽呂布禍害得不輕,士紳豪族要麼逃、要麼死,趙瀚也就不再盤問對方的來歷了。
“可缺銀子?”趙瀚又問。
蕭時選回答說:“並不缺錢,家人回到泰和縣,拿回了三間商鋪、一間榨油坊。家父也在安福縣任刑房主事,在下寄居姑父家中並無不便。”
趙瀚想了想說:“這樣,我給你一個官職,掛在宣教司為數學博士,按縣丞的品級領取俸祿。今後你安心鑽研數學,不必再管什麼日常瑣事。”
“多謝總鎮!”
蕭時選非常高興,他從小喜讀閒書,一直不被世人認可,而今卻在趙瀚這裡獲得重視。
更讓他興奮的是,以前只有五經博士,現在任命他為數學博士,明顯是將數學當成與五經同樣重要的學科。
兩人直聊到總兵府下班,少女們都快聽睡著了,又不敢提前自行離開。
最後,趙瀚親自將蕭時選禮送出門,讓總兵府的官吏紛紛側目。
等那對錶兄妹走了,趙貞芳才笑著說:“二哥,我這回是不是立功了?”
“記你一大功。”趙瀚高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