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的話,仗著優勢地形,張應誥真能來去自如。

“不對,快快撤軍!”

張應誥發現江邊村落空無一人,連家禽家畜都沒見著,立即驚恐大喊著撤兵,同時讓人給對岸的伏兵發訊號。

他們順著江岸原路撤走,費如鶴則帶兵直撲其後路。

若是張應誥不信邪,繼續前往柏郊鎮,那裡有一千士卒等著他。統兵者為李顯貴,武興鎮李家村人,趙瀚的第一任軍法官,現在已經轉為帶兵把總。

若是張應誥警覺性強,立即全軍撤退,那就要跟費如鶴撞個正著。

趙瀚的主力真在豐城,費如鶴只帶了五百正兵、一千農兵,李顯貴則是五百正兵、五百農兵。

柏郊鎮碼頭的小型商船,全部臨時被徵用,裡面藏著古劍山的數百水軍。

“殺!”

哨探傳回官兵撤退的訊息,藏在鎮上的李顯貴,立即帶著一千士卒追殺過去。

同時,古劍山也駕著小船,從密密麻麻的沙洲之間駛過。

“不要慌亂,順著河岸徐徐撤退!”

張應誥急得滿頭大汗,他已經猜出了真相,定然是南昌那邊洩露軍情。他雖一路劫掠,卻是在永豐縣城的東北方,之後都是快速行軍的,而且始終派船在前邊探路,不準任何船隻駛向吉水縣方向。

就算有百姓跑去吉水縣報信,反賊也不可能這麼快設伏。

只能是李懋芳那邊,不知怎的就走漏訊息。

李懋芳誤我!

此時此刻,張應誥只想仰天長嘆。

官兵在兩岸飛快奔跑,東岸的廣信兵,跑著跑著就驚恐起來,他們發現前方(北邊)已有反賊列陣。雖然只是五百農兵,卻嚇得四千多官兵肝膽欲裂,一股腦兒的又朝東邊跑去。

“列陣!列陣!”

張應誥又是打出旗令,又是吹響軍號,可只有幾百官兵,還能保持冷靜列陣,其他全部朝著東邊奔逃。

沒跑多遠,卻見東邊也有反賊,費如鶴親領一千正兵列陣。

他們想要往南,李顯貴已經帶兵追來。

北、東、南三面包圍,西邊是江水。

至於烏江西岸的蔡邦俊,古劍山正劃小船追趕,幾百水兵上岸,足夠解決嚇得魂飛魄散的千餘官兵。

此時此刻,費如鶴威武得很,裡層穿著鎖子甲,外面穿著鑲嵌切片的棉甲,總算有一個將軍應有的造型。

一時之間,來自鉛山計程車卒,竟沒把費少爺認出來。

張應誥慌忙讓人吹響軍號,同時大呼:“反賊人少,快快列陣!”

還列個屁陣,官兵被三面合圍,直接選擇四散而逃,搞得費如鶴都不好追擊。

“李懋芳,你誤我!”

眼見麾下官兵徹底崩潰,張應誥對還能列陣的幾百士卒說:“我死之後,你們降吧。把你們從廣信府帶來,卻不能帶你們回去,是我對不起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