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巡撫來投?】(為盟主“寒秋子”加更)(第2/3頁)
章節報錯
王廷試嘆息道:“當時,在下身為登萊巡撫,正好就夾在他們中間。他二人之死,我是全程參與啊,到最後我也被罷官了。”
對於袁崇煥和毛文龍的糾葛,趙瀚完全搞不清楚。李邦華當時在督理河道,也沒有親身經歷。
趙瀚說道:“還要請教先生原委。”
王廷試說道:“事件起因,是崇禎元年二月,當時皇帝正在清查閹黨。御史潘士聞,為了討好新皇立功,便彈劾毛文龍攀附閹黨,並與四個太監結拜為兄弟。還彈劾與毛文龍結拜的太監,暗中掛魏忠賢穿龍袍、戴冠冕的畫像,日夜焚香參拜。”
“崇禎就信了?”趙瀚好奇道。
王廷試說道:“此非信與不信之論,即便屬實,亦當放過。毛文龍鎮守要地,如何能輕易動得?”
趙瀚又問道:“後來呢?”
王廷試說道:“朝中穩重之臣,皆勸此事不可追查,崇禎當時倒還聽得進勸諫。可僅過了三月,登萊巡撫孫國楨,又彈劾毛文龍勾結閹黨謀反,彈劾太監王國興假傳聖旨召毛文龍出兵。”
這種彈劾純粹就是扯淡,或許魏忠賢當權時,毛文龍攀附過閹黨。
可魏忠賢都死透了,毛文龍還勾結太監謀反?
肯定是登萊巡撫孫國楨,跟毛文龍有私怨!
“先生請繼續講。”趙瀚說道。
王廷試嘆息道:“崇禎也知毛文龍重要,因此將孫國楨、王國興全部下獄論死。可崇禎多疑,一面重用毛文龍,一面又懷疑毛文龍,於是派我去清查東江鎮的兵額!無非是害怕毛文龍謀反,朝廷以軍餉來進行控制。”
“壞事了。”李邦華在旁邊來一句。
“可不就壞事了?”王廷試嘆息道,“東江鎮只有兩萬多兵,卻有遼東難民無數,島上又沒法種糧食。毛文龍的軍餉,不但要養兵,還得養難民。更何況軍餉出京,哪能足額髮到東江鎮?崇禎此舉,非但不能控制毛文龍,反而是把毛文龍往死裡逼。”
王廷試繼續說道:“恰巧此時,抓到一個韃子奸細。這奸細說,毛文龍與韃酋密議,韃子攻山海關,毛文龍攻山東。”
“崇禎信了?”趙瀚驚訝道。
“不信都不行,”王廷試嘆息,“就在抓到韃子奸細的第二個月,毛文龍縱兵劫掠登州,韃子也恰好出兵遼東,把奸細招供的內容給應驗了。”
好嘛,這可真夠巧的。
若是換成趙瀚,估計也容不得毛文龍,不管是否巧合都得進行處理。
當然,崇禎的處理方法,簡直一言難盡。
崇禎只按兩萬多兵額給軍餉,除去文官截留的銀子,簡直就是想把東江鎮官兵餓死。
袁崇煥其實非常照顧毛文龍,在勸阻無果之後,請求給毛文龍發雙倍軍餉。
這個提議,被崇禎一票否決。
而且,還下旨讓毛文龍,把天啟年間冒領的軍餉吐出來!
不但不發軍餉,還讓毛文龍倒給朝廷銀子……
毛文龍頓時炸了,再次縱兵劫掠登州,想給皇帝一點顏色看看。
崇禎也怒了,直接停餉。用東江鎮現在該發的軍餉,來償還天啟年間冒領的軍餉。
停餉半年,東江鎮軍民餓死無數,毛文龍只剩下造反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