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中國的“印度公司”】(第2/2頁)
章節報錯
“太遠了吧。”眾人頗為擔憂。
他們都是隻有幾條船的小海商,有些甚至只有一條船。即便是印度東海岸,他們都覺得太遠風險巨大,更別提跑去西海岸搞貿易。
黃起充說道:“這就是合股的好處,以前大家不敢跑太遠,是萬一船沉了就承擔不起。今後大家合夥做生意,加起來有海船幾十艘,遇到風暴沉幾條也能扛住。”
“另外,我們合股的商社,還可以去美洲做生意。三分之二的船跑印度,三分之一的船跑美洲,主營棉布,兼營其他貨物。美洲貿易我也打聽過,李先生跑了好些年,只沉過一條船,不像我們想的那麼危險。”
“諸位同仁,願意合股的,就站到戲臺上來,咱們唱一出好戲,給那些大商社看看!”
有幾個海商,沒有多加思考,就踱步走上戲臺。
剩下的則猶豫不決,但最後多半還是同意了,只有一位海商默默退出戲園。
算上黃起充在內,正好十八家股東,起名為“印度商社”。
他們花了兩個月時間,統合原有的資金、船隻、貨物、人手、店鋪。組織起三十多艘海船,浩浩蕩蕩駛離廣州,沿途停靠補給,穿越馬六甲海峽前往印度。
這支船隊當中,60%的貨物都是棉布。
棉布產量太大了,沒有哪個能操控市場,只要想買肯定能買到。另有20%是鐵製品,廣州背靠佛山,使用蒸汽機冶煉,鋼鐵產量巨大,同樣不愁沒有貨源。
他們繞過印度的最南端,航行至葡萄牙港口柯欽停靠。
由於荷蘭阻斷航道,柯欽港的葡萄牙人,只能透過印度商人買中國貨。而印度商人,又是在椰城、巨港進貨轉運,那裡的貨物是廣東商賈賣出的。中間倒手,進港出港,裝貨卸貨,成本迅速提升。
黃起充的“印度商社”,如今開啟直通航線,可把葡萄牙人給樂壞了。
柯欽港吃不下幾十船商品,讓他們繼續往北走,最終在果阿把商品全部售空。
除了賣給葡萄牙人之外,還賣了許多給印度人。
那裡是起義者西瓦吉的地盤,這幾年實力迅速膨脹,同時在跟莫臥兒和比賈普爾作戰。
聽說中國人運來大量商品,西瓦吉親自接見他們,問道:“你們能搞來火槍和火炮嗎?只要是火器,運來多少我買多少,金銀不夠我就用貨物來交換。”
此次貿易的負責人叫陳時春,面色為難道:“非常遺憾,火槍和火炮在中國屬於違禁品。”
西瓦吉頗為失望,又問:“刀劍和盔甲呢?”
陳時春說道:“刀劍和盔甲貿易,需要在官府報備,可以少量運來印度。”
大同朝廷嚴禁私自制造、運輸、販賣火器,但對刀劍和盔甲的管理不太嚴格。
首先,大同軍的制式兵器和盔甲,在民間是被絕對禁止的,就連農兵操練的時候,都只能使用近似代替品。
其次,文士劍、皮甲之類,可以敞開了製造販賣。
第三,棉甲、鐵甲、弓弩,以及一些威力大的刀劍,可以向官府申請製造、運輸和販賣。而且還分南北,北方明令禁止,防止兵甲流向草原。南方可以申請運往海外,但數量上有規定,且每次外運都要報備,違規貿易的下場會很慘。
西瓦吉拿出一把彎刀:“這種刀,可以訂做嗎?”
陳時春點頭說:“可以,但每年只能運來三百把,數量再多恐怕不能出海。”
“才三百把啊?”西瓦吉覺得太少。
陳時春掃了一眼西瓦吉計程車兵,發現有少數士兵還在穿皮甲,頓時有了主意:“那種皮甲,可以敞開了賣,而且胸口還給你加護心鏡。長槍的槍頭,每年賣給你三千支。”
“太好了!”西瓦吉大喜。
陳時春說道:“我需要棉花。”
西瓦吉說:“我地盤裡的棉花,以後全部賣給你,只要你能提供兵甲!”
西瓦吉的地盤,有三分之一都屬於產棉區,而且是印度最優質的產棉區。
(感謝望雲山人大老的盟主打賞。)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