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4【分封開拓?】(第2/3頁)
章節報錯
印度東海岸,全是荷蘭的殖民港口。印度西海岸,全是葡萄牙殖民港口。趙匡標更傾向於東海岸,沒別的原因,就是距離
中國更近一些。仁 6
關於印度東海岸的資料,部分來自遠洋使團,部分來自漢人商貫,部分來自歐洲傳教士。
最北邊是孟加拉,勢力強悍。
往南是莫臥兒帝國的領土,這個就更別去招惹。
再往南是戈爾孔達國,跟莫臥兒帝國打得有來有回。
繼續往下,是金吉、坦焦爾、馬杜賴三個邦國,皆由維賈亞納加爾王國分裂獨立而成。1
其中,坦焦爾最為富裕,盛產稻米和棉花。
而馬杜賴則有些棘手,那是印度教七大聖城之一,也是達羅毗荼文化的中心。一旦被異教入侵,極有可能招來附近邦國聯
手。
“坦焦爾,或譯坦賈武爾,位於印度大陸東南。
“北接金吉國,西接邁索爾,西北為戈爾孔達,西南為馬杜賴國。東臨大海,東南與錫蘭島隔海相望。
[4]
“國都坦焦爾城,在卡維裡河入海口,沿河多灌渠,氣候炎熱,一年兩熟。若無灌渠河流,多種早稻、棉花,一年一熟——
“此國原屬朱羅王國,嘉靖初年,遭維賈亞納加爾國所並。崇禎初間,總督納亞克自立,是為納亞克王國。崇禎末年,納
亞克王國一分為二,即坦焦爾國、馬杜賴國。”2 3]
“此國有騎兵、象兵, 似頗兇悍。又有火銃兵、火炮兵,為數不多。國王驕奢淫逸,不修灌渠,不理農事,大興土木,大
造廟3]
“全國土地,皆屬國王。然似周天子,國土皆為貴族地主所據。州縣城池,皆貴族署理。村鎮鄉里,皆地主所屬。凡地主
必為望族大姓,姓或數姓,管轄一村或數村 仁 1
坦焦爾人,幾乎全信印度教,找不出來多少異教徒。
至於土地,多被婆羅門種姓霸佔,就連剎帝利都遭壓制。鄉村全被地主控制,只要按時交稅,國王懶得去管,甚至連一一個
正經官員都沒有。地主就是天,地主就是法,大地主聯合起來壓迫百姓。仁 3
而且,地主們得過且過,根本不興修水利。沿河灌渠,還是幾百年前朱羅王國所挖,很多灌渠年久失修都懶得修繕。
離河稍遠的地方,修條灌渠就能一年兩熟,但他們只知道靠天吃飯,甚至還有大量荒地存在。不修灌渠,是因為地主不齊
心,不能公平分配利益。不開墾荒地,是農民無恆產恆心,就算開盡出來也會遭霸佔。
這個國家,早就腐朽不堪。口
如果歷史不發生變化,再過五年,就會被攻陷國都、改朝換代。
而新來的統治者,只不過是一群落水狗。
起義者西瓦吉,把比加普爾國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比加普爾國的一些貴族,帶著少量軍隊逃亡,半路上又被戈爾孔達國胖
湊。就這樣的垃圾軍隊,逃過來只剩一兩千人,居然把坦焦爾國給滅了。 4
那些把持鄉村的大地主,看似根深蒂固,卻根本不敢反抗,整村整村的變成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