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館聆聽一陣,眾人又前往工業區。這裡有大片的毛紡織作坊,除此之外,釀酒、製陶、制皮等產業也很繁榮。

理所當然的,紅燈區也多。

轉悠大半天,魯昂給蔡雲程的感覺,就像是中國南方的大縣城。

人口稠密,工商業發達,不足之處是衛生條件很差。

這裡只有簡陋的排水系統,生活汙水基本都倒進塞納河。更可怕的是,街上偶爾能看見屎尿,都是從二樓倒下來的——臨街住戶,夜裡拉撒在木桶裡,早晨起來直接往街上倒。

潘蔚問查爾斯:“王子殿下,巴黎也是這樣嗎?就沒有農民來收排洩的穢物?”

“中國難道不是這樣?”查爾斯反問。

潘蔚只能解釋:“中國的大城市,每天上午都有農民,挨家挨戶收走穢物。城裡的住戶,把穢物裝在桶裡,全部賣給農民帶走。”

查爾斯更加疑惑:“農民又不是傻瓜,怎麼會買無用的屎尿?”

“唉,你去了中國就知道,”潘蔚也懶得解釋,扭頭用漢語對蔡雲程說,“看來所謂的歐洲強國,也不過如此,連大城市都屎尿遍地。”

蔡雲程說道:“這裡的農民,似乎不懂得用屎尿來漚肥。”

中國各個城市的屎尿,那可都是搶手貨,普通農民根本收不到。還以街坊來劃分割槽域,越界搶別人預定的屎,純粹就屬於找打的行為。

兩天之後,使節團抵達巴黎。

攝政王太后安妮,穿上她華麗的雲錦服裝,翹首期盼著中國使者抵達盧浮宮。

剛滿十五歲的路易十四,也對這次會晤極為期待。他聽說過太多關於中國的故事,對那個遙遠的東方國度極為嚮往。

歷史上,中國風猛烈刮遍整個歐洲,就是被路易十四帶起來的。

這位法國國王,對中國痴迷到極致。

他甚至在盧浮宮裡,專門給最寵愛的情婦,修建了一座“瓷屋”,外形模仿南京報恩寺的高塔。雖然“瓷屋”只有一層高,但外部塗層皆為彩釉色(無法制作陶瓷,只能刷一層彩釉色的塗料)。屋內鋪滿了瓷磚(其實是彩陶磚),到處擺放著青花瓷瓶,傢俱全是中式風格,而且必須使用漆器,床上還罩著中國進口的刺繡帳幔。

這座“瓷屋”橫空出世,驚豔了整個法國的貴族和商人。

於是乎,中式建築、傢俱和裝飾,迅速在法國蔓延開來,繼而又傳到歐洲各國。

但歐洲人覺得中式建築有缺陷,特別是室內設計。歐洲佬認為,中國室內設計缺乏整體性,裝飾品凌亂無序。因此路易十四給情婦修建的瓷屋,極力避開了中式風格的“缺陷”,連青花瓷瓶都要擺得整齊對稱,簡直堪稱強迫症患者的福音。

一座佛塔型瓷屋,外部為彩釉色,室內鋪滿彩陶磚,花瓶擺得整整齊齊,裡面還有帳幔大床……怎麼感覺有點像墓室?

雖然審美比較陰間,但傳說就更離譜。

當時還有人寫成出版,作者表達了自己對瓷屋的幻想。他把路易十四的情婦,描寫成一箇中國公主,原話為“世上無可爭議的最美麗也最高傲的公主”。

裡還有這樣一段描寫,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挖了條運河,帶著中國公主乘船遊玩,問道:“你如何看待這奢華的領地?”

中國公主回答:“在中華帝國,財富只是尋常之物。因此我的父皇,總是偏愛樸素潔淨的房舍,而不是這種富麗堂皇的宮殿。”

路易十四微微一笑,跳到河岸上,用權杖敲地三下。隨著權杖擊地,花園裡出現陶瓷城堡,中國公主見到瓷屋大喜,就此留在法國做了路易十四的情人……

此時此刻,路易十四還沒遇到他的“中國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