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其他型別的小官,潘家足有二十多個。

這就顯出義安和清化大族的底蘊了,不管是黎朝國主,還是權臣鄭氏,當年都是靠兩地貴族起兵的。

“老爺,漢兵沒有殺來,只是沿著蘭江向西走。”家奴潘貴奔回宅中稟報。

潘純福嘀咕道:“一直向西,這是要去打義安城啊。他們沒有沿途劫掠?“

潘貴搖頭:“沒有劫掠,莊稼都沒踩壞,比官兵(鄭軍)的軍紀要好得多。”

潘純福頓時明白過來,說道:“漢兵不劫掠百姓,不踩踏莊稼,那便是想長治安南。鄭主大敗而歸,前些天敗兵才過義安,把義安給禍害得不輕。國內兵力空虛,這次安南怕是要滅國了。“

潘貴問道:“老爺,那咱怎辦?“

潘純福說道:“鄭氏不得人心,遲早覆滅。黎皇闇弱,也非力挽狂瀾的明君…”猛地,潘純福慷慨陳詞,“義安本就是漢家故土,我潘氏也一直詩禮傳家。而今天兵已至,自當簞食壺漿已迎王師。快快殺豬宰羊,坐船追上去犒勞天兵!“

這就是進兵路線正確了!

若從廣西、雲南出兵,沿途翻山越嶺不說,就算把那裡打得稀巴爛,越南計程車紳貴族們也不會心疼。

而從海上直奔義安、清化,直接就到了越南貴族的大本營,包括鄭家的老巢都在這裡。別說攻城略地,就連縱馬踩踏莊稼,都跟割了越南貴族的心頭肉一般難受。

大同軍即將抵達義安城時,潘純福已經坐船追上來,很快被帶到袁時中面前。

“義安潘氏潘純福,拜見天朝大將軍!”潘純福麻溜跪地磕頭。

袁時中感到非常意外,自己帶兵殺來,怎越南士紳居然喜迎王師?

袁時中問道:“你祖上是漢人?“

潘純福說道:“義安自古為華夏之土,百姓自也是華夏之民。潘氏雖然偏居義安,先祖卻在大明考中進士,官至福建布政司左參議。數百年來,我潘氏詩禮傳家,世代專研《詩經》。“

袁時中明白了,這貨就是一顆牆頭草,而且還是很有眼光的牆頭草。

潘純福說道:“將軍大人,草民準備了一些酒食…“

“不必了,行軍要緊。”袁時中立即打斷。

潘純福還打算說什麼,卻見袁時中已繼續趕路,全軍將士都沒覬艦他帶來的東西。

潘純福心驚肉跳,喃喃自語道:“不劫掠,不毀農,不愛財貨酒食。如此強軍,鄭家的殘兵哪裡擋得住?“他轉身喊道,“快快派人送信,告之各地的潘氏子弟,遇到漢兵莫要抵抗,最好是能獻城立功!“

潘純福最擔憂的族弟,如今擔任太原道副總兵。

萬一族弟負隅頑抗,激怒了中國將軍,漢兵順手滅了潘家咋辦?

潘家九成的店鋪、土地都在此,根本不可能搬走,早就已經是砧板上的魚肉。

說實話,如果鄭氏朝廷的官員,聽說義安、清化被佔領。他們為了保住家族,

估計一個比一個投降得快,分分鐘開啟國都的城門喜迎王師。

義安城內。

吳安國已經收到大同軍殺來的訊息,他如坐針氈,根本不知如何是好。

安南的地方行政系統,分為道、府、路、鎮、州、縣、社。

道類似大明的省,設都司、承司、憲司,對應大明的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按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