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一鵬問:“這麻袋裡是甚?”

“報紙,”驛差說道,“今後沒有邸報了,改名叫《大同月報》,而且比以往印得更多。地方衙門,每個衙門免費發一份。各處告示欄,也貼一份供百姓閱讀。剩下的全部在驛站寄售,每賣出一份報紙,驛站就能提成兩文錢。實在賣不掉的,兩個月之後收回南京。”

賀一鵬點頭:“明白。”

驛差又說:“留下鎮江府的,剩餘一路發往上海。”

鎮江驛站的級別也很高,南京來的驛差官船,到這裡之後就會順著運河北上。而長江下游的東西,需要鎮江驛站派船轉發。

驛差接著拿出十多份公文說:“這兩份送去鎮江府衙,這一份送去鎮江府法院,這一份是給各地驛站的。其餘都不是鎮江府的,一併轉送出去。你簽收一下,報紙清點之後也簽收。”

賀一鵬驗明公文和報紙,很快蓋章簽字。

驛差拿到簽字表,立即返回船上,存放好了之後才店裡去吃飯。

大同水師終於裁撤完畢,現在只剩一半。裁掉的艦船也沒賣,而是拆掉武器,直接扔到驛站系統,部分水師將士也轉為驛差。

賀一鵬好奇的翻開報紙,掌櫃的也過來看稀奇,完全不顧自己酒樓的生意。

皇帝親自寫有創刊寄語:邸報者,始於唐,興於宋,盛於明。舊時邸報,傳抄詔令、公文、要事,以告之諸藩與地方官吏。至明時,士紳商賈亦可觀之,致有活字印刷之邸報。我大同中國,承天應民而生,百姓萬民為天下之要,蒼頭垂髫亦當曉國家大事。因有《大同月報》,使政令通暢直達民眾。此心此意,悉知之,欽此。

掌櫃的說:“賀驛長,給我一份。”

賀一鵬掃了眼關於報紙的公文,裡面給出了售價,當即說:“三十文一份。”

三十文錢,按照大同新朝的物價,豐收年月能買六斤米,大災時節也能買兩斤米。

但不貴!

因為以前的朝廷邸報,若想第一時間獲得,手抄本需要好幾兩銀子。當月獲得,一份邸報也是一兩左右。過了兩三個月,才會出活字印刷版,那個時候也要賣幾十上百文錢。

掌櫃的買一份報紙回店裡,發現分成好幾個版塊。

一個版塊為時政要聞,而且第一個新聞就跟皇帝有關。報紙摘要刊登了朝會內容,皇帝和群臣討論災後重建問題,同時還討論了歷朝歷代的救災得失。

皇帝再次強調,遇到天災,不可倚仗祭祀神靈,官府和百姓都要出力。自助者,天助之。人不自助,則天不助人。

朝會報道的主要內容,都以對話形式呈現,最後再加了一段主編的評論。

掌櫃的覺得好新奇,讀了這份報紙,就好像親耳聽皇帝說話一樣,他第一次覺得跟皇帝如此接近。皇帝前段時間北巡,根本沒有下船,掌櫃的覺得皇帝遠在天邊。

“陛下聖明啊!”掌櫃的拿著報紙感慨。

一個商賈正巧路過櫃檯,聽到這話,不禁問道:“又怎的了?是否頒了什麼新的政令?”

掌櫃的拿著報紙說:“貴客請看。”

商賈接過報紙,隨便掃了幾眼,頓時喜道:“這邸報是哪家報房印的?真個新奇得很,竟連朝會詳情也能搞到。”

掌櫃的有些無語:“請看最前面那段寄語,是陛下親自所寫。”

商賈連忙閱讀,又翻看後頭的版面,竟然刊載有官府拍賣資訊,還有一則軍方的物資招標資訊。

“好東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