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只剩一千多農奴,而且沒有漢人,全是朝鮮籍農奴。這裡的漢人,早在七年前,就被黃臺吉全部擄走了。

休整一日,順河谷而上,數十里外便是鳳凰城。

鳳凰城的面積,跟湯站堡差不多,整體呈正方形,四面城牆各長350米。

同樣的,三面環水,一面靠山。

但是,遠比湯站堡堅固!

“師正,抓到幾個韃子細作。”

盧象升的第十四師剛剛紮營,就有搜山士卒抓來四人。

為首者,見面就跪,呼喊道:“下國小民文恩珣,拜見上國天朝將軍!”

“你是漢人?”盧象升問道。

文恩珣回答:“啟稟將軍,小民是朝鮮人。”

盧象升疑惑道:“你既是朝鮮人,為何會在鳳凰城南邊山中?”

文恩珣解釋說:“將軍容稟,家父原為朝鮮駐盛……駐瀋陽通使(翻譯)。家父病逝之後,又逢如今的朝鮮國主弒父篡位,文家……也被清算殺戮了。小民無法回到朝鮮,留在瀋陽也沒用處,便請求在遼東安家耕種。韃酋多爾袞,便許了幾十畝地,還給了幾個朝鮮農奴,讓小民全家在鳳凰城的山溝裡耕種。”

這位老兄,就是幾百年後,鳳城市的文氏先祖之一。

盧象升問道:“你怎不撤進城裡?”

文恩珣說道:“天兵降臨,韃子哪裡擋得住?小民乃朝鮮人,又怎會幫著韃子守城?因此,湯站堡燃起狼煙之後,小民便帶著全家和農奴,躲進山裡等著天兵到來。”

谷這貨說得好聽,其實就是怕死,趁機站隊到大同軍這邊。

朝鮮國王篡位之後,把文氏也殺了不少,說明文家跟滿清走得近,屬於滿清在朝鮮養的狗。以前背主投靠滿清,現在又投靠大同朝廷,見風使舵的本事可謂家傳絕學。

盧象升問道:“你可知鳳凰城內的軍情?”

文恩珣說道:“鳳凰城駐紮韃子兵1200人,湯站堡撤回150人,正兵額度該有1350人。但是,散居山溝的旗丁頗多,如今全部撤進城裡,旗丁也一起守城的話,城內的韃子兵怕有四五千,甚至可能有五六千。還有,城裡的韃子,全是漢族女真。”

漢族女真,就是漢化女真。

這些女真,說漢語,用漢姓,是被鳳凰城的大明軍戶給同化的,因此他們全部被編為漢軍八旗。

文恩珣一心想要立功,繼續說道:“鳳凰城守將,是舒爾哈齊的幼子瑙岱。早年捲入阿敏的案子,被廢為庶人。兩年前,多爾袞為了拉攏濟爾哈朗,便重新給了瑙岱爵位,又讓瑙岱來駐守鳳凰城。”

瑙岱是努爾哈赤的親侄子,給努爾哈赤做了好幾年親衛,也勉強算得上久經沙場了。

這些情報,盧象升大部分都知道。

盧象升問道:“城內撤進去許多朝鮮農奴,韃子肯定逼著朝鮮人幫忙守城。你能否去喊話勸降?”

“這……”文恩珣怕死,但又不敢違逆,硬著頭皮說,“小民願為將軍效勞!”

沒有立即勸降,而是先擺開火炮,隔河與鳳凰城守軍對轟。

鳳凰城有六門炮,又居高臨下,大同軍炮兵不敢小覷。先讓民夫頂著炮火,用土石壘築炮臺,形成一道岸邊土牆,炮管可以從炮口伸出,炮身卻被土牆給擋住。

在守軍炮火的傾瀉之下,足足死了七十多個民夫,這段土牆終於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