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瀚留著太監有用呢,可惜猜不透崇禎的心思,竟然把太監給一股兒召回。

最鬱悶的,當屬鉛山稅監王衡。

這位太監重振旗鼓,已將妖道張普薇趕進山裡。正待最後一擊,卻突然得到調令,讓他立即回京覆命……王衡一走,張普薇肯定又要殺回來,鉛山士紳無比希望太監能留下。

當然從全國來看,士紳商賈非常高興,該死的太監終於滾蛋了!

王調鼎帶著銀子回縣衙,傍晚時分,刺客終於來見。

“你叫什麼名字?”王調鼎問道。

刺客回答:“古劍山。”

一聽就知道是假名,王調鼎懶得再問,只說:“趙賊求賢若渴,你可謊稱投奔於他,再伺機下手行刺。得手之後,不但有銀子可拿,我還能保舉你做本縣武職。”

“定不負所托!”古劍山抱拳道。

翌日,古劍山坐船前往永陽鎮,背上斜插著一把雙手戰劍。

他原名古山,四川人,軍戶子弟。

不但讀過書,而且考取秀才,遊歷全川遍訪名山。一次在青城山學道半年,回家發現人沒了,因為捲入鬧餉兵變,父兄皆下獄論死,女眷全部打入教坊司。

古山遂改名為古劍山,在川東做了幾年遊俠。為躲避官府抓捕,一路流浪到鄱陽湖,非常愉快的當水匪。

前陣子,李懋芳、王思任掃蕩鄱陽湖,古劍山遭手下出賣而被俘。

本來是要砍頭的,太監又花錢撈他出去,讓他去刺殺廬陵巨寇趙言。一旦刺殺成功,就能洗白做良民,結束多年的匪寇生涯。

靠岸下船,古劍山來到客棧打聽:“請問趙先生在哪裡?在下慕名前來投奔。”

大掌櫃正要回答,徐穎突然過來問道:“閣下何方人士?”

古劍山說道:“在下古劍山,原為鄱陽湖水匪,前些日子兵敗逃亡。久聞廬陵趙先生大名,因此特來投其麾下。”

“你先在客棧住下,明日再去總兵府,今天趙先生沒空。”徐穎說道。

古劍山問道:“趙先生不在嗎?”

徐穎笑道:“今天趙先生成親,怎有時間見你?”

古劍山只能住進客棧,左思右想坐不住,便揹著長劍出門踩盤子。

徐穎已經不在客棧了,他要去吃趙瀚的喜酒。

走著走著,古劍山發現許多百姓,都帶著東西朝總兵府湧去。

古劍山來到一個漢子身邊:“老表,你們這許多人,都去吃趙先生的喜酒?”

那漢子說道:“趙先生要結婚,咱們都是去送禮的。”

“你打算送什麼?”古劍山問道。

那漢子笑道:“我是陶匠,送趙先生一口陶缸,先生可以泡鹹菜吃。”

古劍山瞟了一眼,漢子揹著的竹筐裡,應該就是那口陶缸。他不禁心頭冷笑,覺得這趙賊真是可惡,藉著娶親來盤剝百姓,連陶缸這種小玩意兒都不放過。

只不過,古劍山漸漸發現異樣。因為沿途所見百姓,一個個都很高興,並無被盤剝的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