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又被人坑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排教,源於江上放排的排工。所謂放排,是位於江上游的林場向下遊運送木料的一種手段。上游林場的工人先是將山中溜下來的大原木滾到江裡,用竹繩和大鐵釘將三層大原木捆成一個木排,然後將十幾個大排連成一串,並且在其中的一個木排上放上一些生活必需品,搭上一個小帳篷。排工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就生活在木排上,負責把這一長串的木料運送到下游接貨人的手上。這個過程說起來簡單,實際上極為兇險,每次放排都會搭進去很多人命。正因為如此,排工才漸漸形成了一個互相扶持的群體——排幫。
起初,排幫只是靠運氣、力氣、膽氣向天乞命,直到排教祖師爺陳四龍創立了排教,才有所改善。
唐朝時的法師陳四龍,非僧非道,法術自成一家,為人行俠仗義,因為有感於排工們生活的艱辛困苦、朝不保夕,從而發下宏願,在有生之年治理洞庭水路,清除礁石、斬殺水怪,並且教導排工用法術戰天鬥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術道上的一大流派。
因為放排的生活朝不保夕,從而養成了排工們好凶鬥狠的性格和對排頭近乎盲目的信仰。這樣的特色讓排教具備了非常強大的凝聚力。排教也曾在術道上鼎盛一時。
排教之中不設教主,由排頭來管理一切。可實際上並非所有的排頭都是真正的法師。
排教鼎盛時期,教眾以十萬計,其中每十幾名排工之中就會有一個排頭。雖然排頭人人都號稱法力無邊,但其中九成九都是巫婆神漢之流,剩下那百分之一有些法術的,也大都只會些粗淺的手段。真正可以名列術道高手的大排頭,只不過鳳毛麟角。
我聽完之後道:“這麼看來,排教確實是難纏的角色。他們的法術流派歸為哪一類?”
我說這話不是沒有依據。江湖人不怕修為低,怕的是沒有跟人逞兇鬥狠的膽子。沒動手,先破了膽子,也就不用再說什麼稱王道霸了,老老實實回家種田才是正經事兒。
檀越道:“排教的傳承五花八門,跟東北的白派先生有幾分相似,法術來源幾乎囊括了中華大地上所有法師流派的道統,卻沒有正統的傳承。總之,什麼有用就用什麼。”
“嗯?”我的眉頭不由得皺了起來:“照理說,排教不應該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啊……”
葉森不以為然道:“胡說八道。連個傳承都沒有,還解決什麼問題?”
我笑道:“我給你舉個例子。當年上山下鄉那會兒,一群大學教授下鄉放牛,結果兩頭牛打起來了。他們好幾個人,蹲在地頭上,又是研究解決方案、又是畫圖、又是計算,弄了半個來小時,也沒弄出個結果來。這時候來了個老農,順手抓了把乾草,用火柴點著,往兩頭牛中間一扔,倆牛馬上分開了。”
“那些名門大派的人,就是那幫教授;東北的白派先生就是那老農。沒有正統傳承的法師,才是最難纏的物件。那些人講求實際,往往能用最簡單的辦法解決問題。”
我的一番話把葉森噎得直翻白眼,檀越卻一點兒沒給我面子:“你說東北白派先生厲害,可是現在真正的白派先生,還剩多少?機械化伐木之後,加上水道逐漸開通,排教也就跟著沒落了。現在,想找真正的排頭,比找恐龍化石都難。”
“咳咳……”我差點兒沒讓自己的口水嗆死:“我有預感,這回咱們肯定會跟排教打交道!先不說這些,你先告訴我,安平村死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檀越說道:“四五十年前吧,就是打牛鬼蛇神最兇的那會兒,一年一個人,從來沒有間斷過。有人分析過,可能就是那會兒,有人觸動了某種禁制,才造成了後來的結果。”
我皺眉頭道:“安平村的人沒搬走?賞罰殿也一直沒派人調查過真相?”
“安平村的人,確實沒走。”檀越道:“至於賞罰殿那邊怎麼樣,資料上沒寫。”
我扭頭看向了葉森,後者打了個電話之後才咬牙切齒道:“又被人坑了!賞罰殿前後派出了五六批高手,結果一個都沒回來。”